和八国联军对骂,和泰戈尔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文学大师辜鸿铭,从小在欧洲长大,却是坚定的保皇派! 晚清时期,还有民国时期,是一段混乱屈辱的时期,但也是思想大交融的时期,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文学家,辜鸿铭就是其中的一位。 当时中国的很多文人都是把外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而辜鸿铭却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翻译成了英文,德文,法文,向全世界宣传中国文化。民国时期,在西方国家,却掀起了一股辜鸿铭热,很多西方人都说:来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是不能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是中国学贯中西的第一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 11 种语言,曾同时为需要六种语言的银行团当翻译,被孙中山、林语堂称之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 辜鸿铭的脾气很怪,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他用德语骂德国人,用英语骂英国人,用法语骂法国人,把一群老外骂得哑口无言。 辛亥革命结束后,辜鸿铭一直留着辫子,他拒绝向他认为丑恶而堕落的西方做任何妥协,尽管东方和西方一样黑暗,但东方至少在揭露和批判这些黑暗,而不是如同西方一样把一切埋藏在虚伪的繁荣背后。他不反对别人剪辫子,是因为辫子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他自己留着辫子,是因为如果他剪了辫子,等同于向“西化”妥协 辜鸿铭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有一次,一位新应聘来北大的英国教授,在教员休息室坐着,见一位长袍马褂的老古董,拄着根手杖,坐在沙发上运气。因为不识此老,向教员室的侍役打听,这个拖着一根英国人蔑称为pigtail(猪尾巴)的老头是什么人?辜鸿铭对此一笑,听说他是教英国文学的,便用拉丁文与其交谈,这位教授应对颇为勉强,不免有些尴尬,辜叹息道:"连拉丁文都说不上来,如何教英国文学?唉!唉!"拂袖而去,这位英国教授后,也尴尬地溜出去了。 在当时全国多推崇西方文化的时候,辜鸿铭却出了一本书《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比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的文化,得出中国文化最优,中国文化可以拯救陷入困境西方世界(因为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劝告西方人不要试图改变中国的文化,否则将是世界的损失,也会是灾难。 《中国人的精神》一书刚出版,就在在西方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为德语、法语、汉语等多种语言,并多次再版。德国因为本书而掀起数十年的辜鸿铭热。
和八国联军对骂,和泰戈尔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文学大师辜鸿铭,从小在欧洲长大,
历史的侠士
2025-03-03 03:30:20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