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李沐霖老师讲到:今天我们从《易经》临卦的视角,来剖析一下康熙亲政前布局除鳌拜这一精彩的历史事件。

临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九卦,其卦象为上坤下兑,坤为地,兑为泽,呈现出泽上有地的景象,象征着上位者以宽厚临下,也有面临、居上临下等含义。临卦强调的是一种以柔制刚、以静制动、因时而动的智慧,同时也揭示了在面临问题和挑战时,要善于运用策略和方法,把握时机,以达到成功的目的。
康熙皇帝面临的局势,正与临卦所描述的情境相契合。顺治十八年,年仅 8 岁的康熙继位,顺治帝遗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鳌拜逐渐走上专权之路,结党营私、打压异己,甚至不将康熙皇帝放在眼里,严重威胁到了皇权。这对于年轻的康熙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就如同处于临卦所象征的困境之中,需要他以智慧和策略来应对。
从临卦的初九爻 “咸临,贞吉” 来看,“咸临” 意味着以感化的方式来治理和面对。康熙在亲政前,面对鳌拜的专权,并没有急于采取强硬措施,而是表面上对鳌拜表现出尊重和顺从,让鳌拜放松警惕。这就是一种 “咸临” 的智慧,康熙以看似柔弱的态度来感化鳌拜,使其不产生防备之心,从而为自己争取到了准备的时间和空间,所以 “贞吉”,这种做法是正确且吉祥的,为后续铲除鳌拜奠定了基础。

九二爻 “咸临,吉,无不利”,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以感化、柔和方式处理问题的好处。康熙一方面对鳌拜示弱,另一方面积极培养自己的势力。他挑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中练习布库,表面上说是少年们的游戏玩乐,实际上是在训练一支忠诚于自己的侍卫队伍。这种暗中布局的方式,既没有引起鳌拜的怀疑,又让康熙拥有了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可谓 “吉,无不利”。
六三爻 “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警示人们如果仅仅以甜言蜜语等手段来面对问题,而不真正忧虑并采取实际行动,是没有好处的。康熙深知这一点,他虽然对鳌拜采取了隐忍和示弱的策略,但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目标,始终忧虑着鳌拜专权对皇权的危害,并积极谋划铲除鳌拜的行动。他暗中与一些对鳌拜不满的大臣建立联系,了解鳌拜的动向和弱点,同时努力学习治国理政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素养。这就是康熙在 “既忧之” 的情况下,采取的积极措施,所以能够 “无咎”,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危险。
到了六五爻 “知临,大君之宜,吉”,“知临” 代表着以智慧来治理和面对。康熙在准备充分后,开始实施铲除鳌拜的计划。他先是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外地,削弱了鳌拜在京城的势力,然后召集身边的少年侍卫设好埋伏,宣召鳌拜入宫觐见。这一系列行动展现了康熙的智慧和果敢,他深知鳌拜的弱点和自己的优势,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和方法,以最小的代价成功擒获了鳌拜,这正是 “知临” 的体现,是 “大君之宜”,所以获得了吉祥的结果,成功铲除了鳌拜,巩固了自己的皇权。

上六爻 “敦临,吉,无咎”,强调以敦厚、诚信的态度来治理。康熙在铲除鳌拜后,并没有对鳌拜及其党羽进行过度的杀戮,而是对鳌拜念其以往的功勋,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对其党羽也只是根据罪行轻重进行了相应的惩处。这种做法体现了康熙的敦厚和大度,不仅稳定了朝廷局势,也赢得了人心,使得朝廷上下对他更加信服,达到了 “吉,无咎” 的效果。
康熙亲政前布局除鳌拜的整个过程,完美地诠释了《易经》临卦的智慧。他以柔克刚、韬光养晦、因时而动,在面临鳌拜专权的困境时,运用临卦所蕴含的策略和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为清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像康熙一样,保持冷静,运用智慧,以合适的方式去应对,才能取得成功。同时,在取得胜利后,也要保持宽厚和大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成果,实现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