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内塔尼亚胡藏狠招?拒建巴国,剑指中国利益

中东局势刚有缓和苗头,以色列就给世界泼了盆冷水。当地时间16日,内塔尼亚胡在政府部长会议上公然放话:反对在约旦河西岸任何

中东局势刚有缓和苗头,以色列就给世界泼了盆冷水。当地时间16日,内塔尼亚胡在政府部长会议上公然放话:反对在约旦河西岸任何地区建立巴勒斯坦国。这看似是巴以矛盾的升级,实则藏着针对中国在中东布局的暗棋,不得不防。

事件的核心触发点,是内塔尼亚胡在国际社会“巴勒斯坦国承认潮”下的逆势表态。今年9月以来,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多国相继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沙特更是牵头呼吁全球跟进。就在这种孤立氛围中,内塔尼亚胡非但不收敛,反而把反对巴建国升级为“政府共识”,这波操作绝非一时冲动。

理清两个关键信息,才能看透本质。先说说与中国无直接关联的“以方私心”:对内,内塔尼亚胡正面临国内政治危机,反对党指责他“只会制造冲突”,强硬表态能帮他凝聚右翼选民支持;对外,他试图用“安全牌”绑架美欧,此前联大发言时就宣称以色列是“替美欧打击哈马斯等势力”,如今拒建巴国,也是想巩固这种“代理人”定位。

真正值得中国警惕的,是这一立场对我国中东利益的冲击。首先是能源合作风险,约旦河西岸周边的油气资源开发,中企已参与前期勘探,一旦以色列彻底掌控该区域,必然会排挤中国资本——毕竟美国能源巨头早对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内塔尼亚胡这是在给盟友“腾位置”。其次是“一带一路”布局受影响,中国承建的加沙至约旦河西岸的物流走廊项目,本是连接巴以经济的关键,如今以方强硬立场可能让项目彻底搁置,损失不可小觑。更值得注意的是,中东乱局持续,会推高国际油价,直接增加我国能源进口成本,这才是最直接的民生影响。

这场博弈里,内塔尼亚胡的“狡猾与强硬”暴露无遗。他表面上把拒建巴国包装成“自卫需求”,实则玩着双重标准:联大发言时被阿拉伯、非洲多国代表集体退场抗议,他转头就指责外界“反犹”;一边说要和叙利亚、黎巴嫩谈和平,一边却在约旦河西岸加速扩建定居点,今年已新增1.2万个定居点住宅。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套路,把政客的算计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之下,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虽处被动却韧性十足。17日凌晨,阿巴斯紧急召开民族权力机构会议,明确表示“不会放弃建国目标”,同时已派特使奔赴中国、俄罗斯等国寻求支持。这种“以国际压力对冲以方强硬”的策略,是弱势一方的无奈之举,却也让局势多了变数。

沙特与美国的态度对比,更凸显事件的戏剧性。沙特外长费萨尔早在9月就公开呼吁“所有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甚至暗示将以巴以问题解决进度作为与以色列建交的前提;而美国却罕见“沉默”,白宫仅含糊表示“尊重以色列安全关切”,实则默许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毕竟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最核心的棋子。一边是阿拉伯世界的正义发声,一边是超级大国的私心纵容,中东的复杂格局由此可见一斑。

连锁反应已开始发酵。17日上午,巴勒斯坦民众在约旦河西岸发起大规模抗议,与以军发生冲突;以色列则宣布增派3个装甲营进驻该区域,局势一触即发。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紧急表态,重申“支持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建立巴勒斯坦国”,并呼吁各方保持克制——这既是立场宣示,也是在为中企利益保驾护航。

对中国而言,内塔尼亚胡的“狠招”是挑战也是提醒。我们在中东的“中立调解者”角色越来越重要,但利益绑定也越来越深,如何在巴以之间平衡,既维护正义又保障自身利益,考验着外交智慧。

内塔尼亚胡的强硬能扛住国际社会的压力吗?中国又该如何在乱局中守护自身利益?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