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小米智驾事故:我有几点思考
最近,小米智驾系统的事故引发了热议。作为长期从事ADAS系统开发的工程师,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
1️⃣ 两秒的反应时间,SOTIF 设计是否充分?
官方回应称,从系统报出接管请求到实际碰撞,间隔仅两秒。这让我思考,该系统在设计之初的预期功能安全(SOTIF)是否考虑不足?这样的系统架构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户误用的风险?
2️⃣ “谁更先进” 的争论毫无意义
总有人在比较哪家智驾系统更先进,我个人非常反感这种言论。汽车行业是全球化竞争极其激烈的领域,几乎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更没有绝对的“领先”。真正重要的是,车企和媒体应该聚焦在如何在行业法规内合规开发,而不是一味追求功能堆砌,导致未经深思熟虑的系统仓促上车,最终让用户承担风险。
3️⃣ 边界清晰,责任明确,比炫技更重要
车企和媒体必须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推出智驾系统时,应该清楚告知用户:系统的边界在哪里?它的局限性和误用风险是什么?而不是只强调“有多先进”。盲目鼓吹技术,只会让用户对系统产生错误认知,最终埋下隐患。
智驾不是噱头,而是责任。希望行业能真正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被功能竞赛牵着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