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新闻法制在线栏目,采访了那位到银行取4万钱现金,被银行柜台人员反复盘问,还报警处理的律师。详细采访的过程律师的说法和表态,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可以说真的是说出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啊。

老百姓把延时不用的钱存在银行,无非就是图个安全有保障,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大家感觉好像有点变了味道了。直接的原因就是取现金的手续更加的繁琐了,被问的问题更多了,要出具的各种证明更多,还有一样是银行处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下降了,导致排队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前可是即取即走的,取钱去干什么,用途是什么,压根就不会问,这也是别人的隐私!

但现在一句“反诈骗”却成了挡在老百姓面前无形的墙,这堵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让大家的资金好像变得更安全了,尤其是大额度取现,但同时也引发大家的一些疑问,为什么取个1-2万,3-4万的,银行的各种盘问,感觉自己好像做了什么违规的事情,这种感觉真的是情绪价值不是拉满而是大大的拉低了!

“取钱干什么”?
银行柜台人员这样一句普通的问候和关心,正常人只会有一种反应,取钱干什么是我自己的人,为什么要跟你说?就像这次那位律师的遭遇一样,为了配合银行他说朋友结婚要包红包,想不到银行直接报警要让警察来二度核实,这样的操作真的让他直接懵逼了!对于银行的动作,作为法律专业人士的他,认为这是伤害了他的隐私权,不应该把一个正常取款的人,当作是嫌疑人来盘查询问!

其实像律师这样有同样遭遇的人还不少,当然除了到银行柜台取款以外,前一段时间,媒体还报道了某地办理电话卡的时候,不但要提供工作证明,还要提供无犯罪证明,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所谓的“反诈骗”,但这样普通的一个生活场景给大家带来的并不是更加的便利,层层加码却变成了反复的折腾,所以大家有一些意见也是正常的。

于是有人建议,以后在制定这样规定的时候,能不能先问问大家的意见,或者征求一下意见稿什么,利用集体的智慧去更加融洽地商量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方案呢?就例如能不能把大家平时到银行卡取款只要超过一个什么样的额度才会启动反诈骗的程序呢?这些执行起来应该不难吧!

老百姓支持反诈骗,也觉得这是有必要做的,也是为了大家的资金安全,是可以理解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如何在反诈的同时,也尽最大的限度为大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这是必须改进的方向吧,对此,大家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