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央八的《我的后半生》,最触动我的莫过于那些中年丧偶者的孤独与对陪伴的渴望。这让我想起身边一位故友的故事。
这位1959年出生的男士,曾是园林系统的干部,我与他的妻子小英因工作结缘。小英人如其名,说话轻声细语,比丈夫年长两岁却总被宠得像小姑娘。夫妻俩的日子过得恬淡温馨:丈夫包揽家务,小英每天晨练后约姐妹打麻将,周末常听见他家飘出丈夫哼唱京剧的悠扬声调。谁曾想今年开春,小英竟因新冠后遗症突发白肺骤然离世。
再见他时已是两个月后,我几乎认不出眼前人——曾经挺拔的身形佝偻着,花白胡子爬满下巴,往日神采被木讷取代。搀扶他的男护工说正带他去公疗医院取药,路过超市想买些新鲜蔬果。望着他们蹒跚的背影,我忽然想起他从前在联欢会上反串青衣的灵动模样,不禁鼻酸。
因常与小英的姐姐切磋球技,我试探着提议帮她妹夫物色老伴。其实我打心底认同老年再婚,只是希望别掺杂太多利益权衡。就像小英生前总念叨的:"人老了图什么?不就图个知冷知热的人嘛。"如今每次路过他家楼下,看见阳台上那盆他精心侍弄的君子兰,总忍不住想:若有个贴心人陪他说说话,或许那些唱戏的旧磁带就不会在空荡荡的屋里落灰了。
这段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晚年幸福不在于物质丰裕,而在于精神有所依。那些历经沧桑仍相信爱情的人,或许才是真正参透了生活的真谛——真正的陪伴,从来与年龄无关,只关乎两颗心是否愿意继续为彼此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