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命大啊!”4月6日,在四川成都,一位女士在给3岁的孩子洗澡时,竟意外发现孩子身上有一个小黑点。她用力去抠,却发现这个小黑点牢牢地黏在孩子身上。直到晚上回家给女儿洗澡时,李女士才发现女儿的腰背上有一颗怪异的黑点,周围还有些红肿。起初,她以为是粘上了什么脏东西,于是开始用手指去抠,用消毒湿巾擦拭,甚至打上了沐浴露清洗,但无论怎样,那个顽固的小黑点就是纹丝不动。 李女士又叫来孩子的奶奶,奶奶也尝试用手去抠,甚至还试图用力将小黑点拔出来,但都无济于事。这时,李女士隐约感觉到那颗小黑点似乎在动,她仔细一看,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那竟然是一只蜱虫!她知道蜱虫可不是普通的小虫子,于是立刻抱着女儿赶往家附近的医院。 在急诊室里,皮肤科的医生证实了她的猜想。医生拿来一支管子,倒入酒精,将小黑点浸泡在酒精中。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蜱虫终于“松口”了,医生用专业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将虫子取了出来。看着这个小小的虫子,李女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儿白天一直说身上痒,就是因为这个小东西在作祟。 医生告诉她,最近每周都能接诊好几例被蜱虫叮咬的病例,而且大多数都是带着孩子去农家乐、公园玩耍后被叮咬的。蜱虫虽然只有芝麻粒大小,但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毒王”。它身上携带的八十三种病毒细菌,足以引发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到莱姆病等多种致命疾病。数据显示,我国蜱传疾病十年间激增了217%,2022年某省单月就接诊了二十三例儿童叮咬病例。草莓园、农家乐这些亲子热门场所,恰恰是蜱虫活跃的温床。 蜱虫的口器结构特殊,带着倒刺,这样的结构就是为了对抗宿主的清理行为进化而来的。如果强行拔出的话,蜱虫可能会把毒液全部挤进宿主的身体。在蜱虫被取出后,医生用碘伏棉球反复在创口消毒,并叮嘱李女士,在七十二小时观察期内,如果出现任何发热症状,都可能是危险的信号。 除了不能用手强行拔出之外,常见的用火烧、涂风油精等土法偏方也是无效的,反而可能会使蜱虫在垂死前将携带的病原体集中释放。虽然很多家长都知道蜱虫的危险程度,但只有少数人清楚正确的处理方式。蜱虫通常喜欢附着在皮肤较薄、隐蔽的部位,所以需要仔细地检查。 如果发生蜱虫叮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用酒精浸泡,再找一个尖头镊子,夹住蜱虫的嘴巴根部,千万不能夹肚子,然后慢慢垂直着往上拔。拔出后,要用碘伏消毒至少五分钟,并密切观察之后是否有发烧迹象。如果叮咬时间很长,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处理,不要使用蛮力。 在去野外那些草木比较旺盛的地方,或是宠物经常去的地方时,最好将衣物都掖进去,减少肌肤裸露。自然界的危险从来不以体积论英雄,随身携带驱虫剂、回来后的彻底检查、及时就医的警觉,这些都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技能。 正值清明小长假,很多家长都选择带孩子去郊外踏青。春天的回暖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但与此同时,许多虫子也开始活跃起来。“妈妈,我痒痒……”三岁的女儿撅着小嘴,不停地用手挠着后背。妈妈李女士起初以为只是天气炎热,孩子皮肤有些发痒,便没有太过在意。“宝贝,我们采完草莓回家洗澡,就会好受一些的。”随后,她牵起女儿的手,继续在草莓园的绿叶红果间忙碌。然而,女儿不时挠后背的小动作,却一直被李女士忽略了。#蜱虫咬人怎么拔出来# #蜱虫咬人怎么拔出来#
广东人的噩梦!近日,一女子睡觉时,突然感觉耳朵好像爬进了一个东西,赶紧拿挖耳勺想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