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道的目的与方式决定了渡人与渡己是紧密联系的 1.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是强调修练是要从自身做起的,修的过程也是学、悟、行的过程。道教强调“修身”“内丹”,通过清净身心、积累德行来达到与道合一;佛教讲“自渡”,需先破除无明、证得空性,才能真正理解生命本质。所以《道德经》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句话强调的是先未修好自己,就难以渡人。佛教所说“烦恼即菩提”,通过修正行为,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这与道教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儒家也说过“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教育领域也强调师德垂范,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在这一点上红尘社会与修道是相通的。 2.真正的修道必将“渡人”视为修行的自然流露,在渡人中完成渡己 道教的“济世利人”,是通过行善积德、医术符咒帮助他人,同时完成自身功德的积累。渡人是修心的道场:与人相处,是检验修行境界的试金石。我们去教人看世待事,评人评物,能给人更高的境界与领悟,消除纷争与迷茫,这个过程是渡人,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的道行,即完成“修身渡己”。 他人与自身在本质上的关联,便会明白帮助他人即是成就自己。如《庄子》中“相濡以沫”的寓言,困境中彼此扶持,既是渡人,也是渡己。 现实生活也是如此,从们推崇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就是互相成就的道理。 二、先渡己还是先渡人 如是是初人道,道行不深的人,当然是先渡己,以渡己为主,学问不深不精,就得先练己功,先悟道获得高的眼界,不然己之昏昏怎能使人之昭昭,要使人之昭昭,先得看事准,眼界见,有大局全局观,才能高屋建瓴地给人教诲指导。否则,就会落得个“热心助人却反添混乱”的境地。所以初入道者应专注于夯实基础,培养正知正见。 当自我学识积累高了,见识广了,成为成熟的修行人了,则可通过渡人来渡己。只有自身心行稳定,便会自然生起利他之心,如蜡烛点亮另一支蜡烛,光明不减反增。此时的“渡人”没有强迫与傲慢,而是以平等心分享感悟,如《法华经》中“方便度众生”,根据不同根器善巧引导。 总之,修道的本质是渡己,通过渡己提高自己,自然而然地去渡人,又在渡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完成渡己。
一、修道的目的与方式决定了渡人与渡己是紧密联系的 1.不管是道教还是佛教,都是强
神力二三
2025-04-15 12:36:2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