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国军师长李铁民在覆灭前,竟下令将一百多名地下党全部杀害,国军少将韩君

风城春史呀 2025-04-18 09:23:10

1947年,国军师长李铁民在覆灭前,竟下令将一百多名地下党全部杀害,国军少将韩君明劝道:“兄弟,我们还是留条后路吧!” 1947年的中国,国共内战打得如火如荼,国民党军队在解放军的攻势下已经是大厦将倾。那时候,国军师长李铁民的故事,放到整个乱世里看,既不稀奇又挺扎眼。他不是什么正面英雄,也不是那种能让人肃然起敬的大人物,就是个被时代推着走,最后把自己逼进死胡同的普通将领。而他那句杀地下党的命令,和韩君明的劝阻,成了他人生最后一段的注脚。 李铁民早年是郝鹏举的手下,郝鹏举这人名头不小,外号“倒戈将军”,是个墙头草。民国时期,他先跟冯玉祥,后来投蒋介石,抗战时当了汉奸,战后再回蒋介石麾下。1946年初,郝鹏举带着部队进攻山东解放区,结果被陈毅劝得起了义,还搞了个“中华民主联军”,自封总司令。可这家伙本性难改,起义没多久又想跑回蒋介石那边。李铁民呢,当时挺卖力,带着队伍押物资南下,结果解放军反击快得很,郝鹏举被抓被处决,李铁民运气好,跑了出去。 郝鹏举倒台后,他那帮残部剩得不多了,就两个师不到。李铁民是第一师师长,手里攥着大半兵力,觉得自己能接管全局。可蒋介石偏偏派了个叫毕书文的来当代理司令,李铁民心里不服气,觉得这位置该是自己的。他在军官会上跟毕书文对着干,一点面子都不给。那时候,国军少将韩君明也在这个圈子里。他是郝鹏举旧部,当过政治部主任,后来因为看不惯郝鹏举那花天酒地的做派失了宠。毕书文上台后,把韩君明拉来当高级参谋。韩君明这人挺耿直,老想着大家能齐心协力,劝过李铁民别跟毕书文闹,可没人听他的。 到了1947年,蒋介石那边兵力不够用了,叫毕书文带部队南下去整编。毕书文知道这事儿风险大,怕被蒋介石的嫡系吞了,可李铁民反倒觉得这是个机会,想借机把毕书文挤走。陈诚还偷偷找过李铁民,说毕书文打仗不行,部队早晚得靠他。这话让李铁民挺膨胀,觉得自己要翻身了。没多久,陈诚真把毕书文调去东台,李铁民接了盐城的防务。可他屁股还没坐热,解放军华野部队就围了过来,盐城一下子成了孤城,他和韩君明都被困在里面。 解放军攻势猛,国军这边士气早就垮了,外头援军也没影儿。李铁民慌了,但还不肯认输。他听说城里抓了一百多个地下党,就想着拿这些人开刀,杀鸡儆猴,震住部队,再拼一把。韩君明听说了,赶紧跑去劝,说这事儿干不得,杀了人就彻底没退路了,不如投降还能留条命。李铁民犹豫过,可手下那些军官也怕死,压力一大,他最后还是放下了枪,向解放军投降。 投降之后,韩君明因为之前没跟着郝鹏举叛变,加上对解放军态度还行,被华野的联络部长看中,给了他个任务,让他回去策反毕书文那帮人。后来新中国成立,韩君明干了些教会统战的工作,晚年过得挺平稳。李铁民就没这么好运了,被押到河北审判,战时干的那些事儿跑不掉,最后吃了法律的苦头。 李铁民不是什么大奸大恶的人,但野心和判断失误把他推向了深渊。杀地下党那一下,不是他多残忍,就是走投无路时的瞎折腾。韩君明劝他那句“留条后路”,听着简单,其实是当时少数清醒的声音。可惜李铁民听不进去。 1947年的国共内战,国民党这边已经不是能不能赢的问题,而是怎么输得没那么惨。李铁民这种人,放到那个环境下,就是个被卷进洪流的小角色。他跟郝鹏举混过,见识过背叛和反复,以为自己能玩得转,结果还是栽了。韩君明呢,比他多点理智,也多点运气,但也改变不了大局。

0 阅读:0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