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战争论》 阅读是我的第二生命,与空气、水、食物、睡眠一样重要。半个世纪的读书史,喜欢的书当然很多,但要说哪本书对我影响最大,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作为一名军事理论研究者,《战争论》塑造了我的战争观,它让我明白了,战争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研究国际关系的人不必是外交家,研究经济的也不必是企业家或投资人。而研究军事却不同。战争是科学也是艺术,既需要理性的思考和谋划,又充满了戏剧性、偶然性和创造性,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研究战争,大概率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学习战争史可以部分弥补这个缺憾,但它和经历真实的战争还是隔了不止一层,旁观者永远也体会不到真实战场上的激情、恐惧以及千变万化。 而克劳塞维茨之所以能写出《战争论》这部千古名作,除了他本身的天赋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参加了拿破仑战争。作为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克劳塞维茨借此观察了战争,并形成了对战争的总体认识。这是《战争论》超越其他军事理论著作的重要原因。 《战争论》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什么是战争。 第一,战争是“原始的暴力、仇恨和敌意”。当今时代,算法万能,武器装备的性能参数一目了然,我们很容易把战争看成是1+1=2的问题,把物质力量当做决定战争结果的唯一因素。但真实的战争远比抽象的战争复杂千百倍。如果说战争是一种暴力行动,那么它不可能不涉及激情,激情使暴力趋向于无限升级,是战争非理性和能动性的体现,战争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第二,战争充满了迷雾,摩擦,偶然,或然性。这就为将帅提供了发挥创造性作用的空间。无论战前怎样设计战争,无论运用什么军事理论,到了关键时刻,作战方式和作战指挥都更多地取决于统兵将领的个人判断。比起仔细的算计和筹划,将领自身的性格、眼界和直觉或许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在当今时代,有时候我们会沉迷于高技术带来的所谓战场透明,仿佛几千年来笼罩在战争头上的迷雾已经消失。技术确实让我们拥有了一些能力,但是在战争这个巨系统面前,我们仍有太多的东西无法控制和掌握,战争迷雾依然存在。 最后,战争只是政策的以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目的是终点,战争是达到它的手段,手段决不能与其目的隔开而被孤立地考虑。牢记这一点在核时代尤其重要。为什么核武器不能用、核战争不能打?因为一场核大战将毁灭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而单纯的毁灭不会是任何政策的手段。当手段反过来消灭了目的,手段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战争论》 阅读是我的第二生命,与空气、水、食物、睡眠一
檐上三寸雪
2025-04-21 21:39: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