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光一屁股坐进沙发,结果没起来,他被卡住了。那是一张破得不成样的老沙发,坐垫凹

寒星破晓光淡 2025-04-22 12:08:16

肖劲光一屁股坐进沙发,结果没起来,他被卡住了。那是一张破得不成样的老沙发,坐垫凹进去,弹簧全生锈,连棉絮都露了出来。 堂堂海军司令,尴尬得满脸通红,气得喊:“这玩意怎么还不扔了?”可沙发的主人周士第,一脸平静,连眉毛都没动一下:“这还能用。”事情就这么闹腾了起来。 那天是个普通的日子,肖劲光大将抽空来拜访老战友周士第。 两人都是从枪林弹雨里过来的老将,革命年代一个少不了一个。 肖劲光到了门口,还没进屋,就觉得这房子怪,一股潮气扑面,木门嘎吱响,像是几十年没换过,他心里琢磨:这房子是不是太旧了点? 进屋以后,他更皱起了眉,屋里窗户糊着纸,墙上有水渍,屋角还有一股霉味。 再一看家具,沙发坐垫破得像战场上撤退时扔下的旧装备。 可周士第招呼得很热情,拿出两杯茶,还亲自让座。 肖劲光也不好意思多说,便笑着往沙发上一坐,结果刚一坐下,沙发“咯吱”一声就陷了下去。 他一下被困住了,屁股卡进沙发框里,动弹不得,周士第看着,没笑,也没急着帮忙,就站那儿说:“你得歪点身子。” 肖劲光自己挣扎半天才出来,站起来拍拍裤子,一脸恼火:“你这沙发早就该扔了,还留着干嘛?”他话里带着火气,但语气也有点无奈。 这话说完,他还真动了念头,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把沙发抬走,说要拉去修。 他觉得老战友年纪大了,生活得太寒碜,怎么也该换点像样的家具了。 可周士第当场挡住,说什么也不让动:“这沙发还能坐,破点没关系,国家还在困难时候,咱不能带头铺张浪费。” 肖劲光听了,眉头更紧,连连劝:“你现在是离休老干部了,也不是打仗那会儿了,该改善点条件嘛,你看看这屋子,潮得墙皮都掉了,沙发一坐就卡人,多危险。” “你看这沙发不行,我觉得挺好。”周士第态度坚决,“你们修去吧,修好了也别拿回来,真要修就当捐给部队好了。”话说得挺平静,但那股倔劲儿谁都拗不过。 肖劲光一听这话,也不再争,他知道周士第这个人,有点轴,轴得可敬,从长征到抗战,他就是这么过来的。 那会儿穿的衣服补丁摞着补丁,警卫员看不下去,说给他换件新的,他怎么说的?“战士们还穿着破军衣呢,我怎么能先换?” 建国以后,条件好点了,很多人搬进新居,周士第却没挪窝,房子老旧,天花板都还是纸糊的,遇上雨季,墙上全是水迹。 哪怕家人偷偷修一修,他回来都不高兴:“我还住得下去,不用花这个钱。” 他的孩子周坚回忆,小时候穿的衣服也都是补丁补的,零花钱一个月几毛,兜里没响声。 父亲总挂在嘴边一句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哪怕后来条件好了,家里依旧不让请客,不让吃喝招待,外人来了,最多一碗茶,一盘花生米。 肖劲光对这一切其实早就知道,他不是头一回被“刺激”了。 早些年有一回去周家,也看见那墙上返潮严重,连被褥都潮得发霉。 他回去就跟人说:“老周这日子过得太寒酸了。”可他也没真去干预,只是偶尔嘴上嘀咕几句,心里其实挺敬佩的。 两人关系说来复杂又纯粹。 1935年长征时,周士第是上干队的队长,肖劲光后来接任,从那会儿起就打了不少交道。 都是刀尖上舔血走过来的,彼此心里有数,肖劲光脾气直,周士第更是不拐弯抹角,碰上事儿顶牛,但从不伤感情。 这事过去以后,那张沙发真的没再回来,周士第也没再添新家具,屋里还是老样子。 周坚说,父亲后来身体不好,离家休养一阵,家里人趁机修了修房子,换了几样实在太破的东西。 可等他回来看见,脸色都不好看,连说了几句“铺张”“讲排场”。 在外人眼里,周士第就是个“板着脸”的将军,扣子扣得死紧,站得笔挺,他从不讲究吃穿,更不接近花架子。 可这些年,大家说起他来,最先讲的,还是那张沙发,那一屁股坐下去卡住的尴尬,不光是一个小插曲,更像一段时代的影子。 一个是军中大将,讲究实用、效率,另一个是革命老兵,认死理、守节俭,他们的争执不激烈,但挺真。有点可笑,又让人敬重。 那些年,国家百废待兴,很多干部过得还不如普通工人。 可也正是这些“轴人”,咬牙把日子一点点熬过来了。 这段小事被不少人提起,有人笑,说是老革命的“生活笑话”;有人叹,说是一种信仰的顽固。 可不管怎么看,那张卡住将军屁股的破沙发,最后没被修,也没换,一直待在周士第那栋旧屋里,就像他自己,沉着,固执,不动声色地过着他的“老革命”日子。

0 阅读:53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

寒星破晓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