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氢弹”乌龙背后,真相究竟啥样? 嘿,您听说了吗?“氢弹试爆”这消息一出来,可把大伙激动坏了,感觉咱国家的军事力量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可谁能想到,这兴奋劲儿还没过24小时呢,就有人说这是个乌龙,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啊? 4月20号那天,香港《南华早报》发了篇文章,说中国实验了“非核氢弹”,这一下可炸锅了,大家都在那儿琢磨,这“非核氢弹”以后肯定有大用处。可没过多久,就有人跳出来质疑,说这是瞎忽悠,国防科技报道哪能这么夸张呢。 咱仔细瞅瞅《南华早报》的原文,原来这次实验是用别的炸药把氢基做的“炸弹”给点燃了,这“炸弹”就两公斤重,爆炸后弄出个1000多摄氏度的大火球,持续了大概2秒。这里头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得靠别的炸药来点燃;另一个是外面包了一层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也就是氢化镁,实际上就是氢气爆炸了。说实话,叫它“氢气弹”更贴切,这《南华早报》用“非核氢弹”当标题,有点标题党的嫌疑,把炸弹的概念给偷换了。 不过,这氢化镁可不能小瞧。它是固态储氢材料的主要成分,碰到高温或者水就会释放氢气。现在氢化镁价格可不低,国际上都没办法大规模低价生产,这就限制了它在武器上的应用。但咱国家有镁源动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体系,虽然产量不多,可这次实验证明了氢化镁能用到武器上。 实验表明,氢化镁爆炸后温度能达到1000摄氏度,高温能持续2秒多,威力是同等TNT的15倍呢。TNT爆炸高温时间短,主要靠冲击波,要是防御做得好,威力就大打折扣。可这氢化镁高温持续时间长,用来对付无人机和坦克装甲车再合适不过了。长时间的高温能让无人机的零件都坏掉,直接瘫痪,而且氢化镁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超高。 这次“非核氢弹”乌龙事件,虽然闹了点笑话,但也让咱看到了氢化镁在军事领域的潜力。以后要是技术突破了,氢化镁说不定能在军事舞台上大放异彩,咱就拭目以待吧!
东大这是预判了什么事啊!秀出无核氢弹如此战力的炸弹!此弹一问世!大家才回过神
【246评论】【182点赞】
用户10xxx75
现在这情况,虚虚实实,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