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的品三国太多主观臆断,断章取义,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把挂在武侯祠正中的攻心联都解释错了,错得离谱。攻心联是清朝赵藩赞扬诸葛亮南征采用攻心战术,并非穷兵黩武,易中天却用来黑诸葛亮穷兵黩武,岂不大谬。在军事上用司马懿写给其弟司马孚的信里面的词句来评价诸葛亮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岂不搞笑,司马懿写此信以后,不久在卤城之战败给诸葛亮,真的是打脸 。诸葛亮北伐使司马懿管辖的雍凉两州长期沦为战区,兵不卸甲,马不释鞍。到最后竟然在司马懿家里分兵囤田了!毋庸置疑,司马懿可是取得平孟达,平辽东两次经典战役的军事家。 当今,成都高铁因为武侯祠而改道,为什么?请问成都高铁会因为易中天而改道吗?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 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 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 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 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 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 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 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 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 诸葛亮治蜀 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 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 当世。 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 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 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著 的。 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 居,乐其业"。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 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诸葛亮从来没有劳民伤财,接手一个 快灭亡的季汉,利用蜀锦和南中的漆 器收割曹魏,用五铢钱收割东吴,搞 的天下九州占据六七的大魏竟然退化 到以货易货的时代,吴国完全成为季 汉的经济附庸,然后用这些钱在蜀地 开始中国最早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比 如重修都江堰,设立司堰官,至于修 桥修路更不用提了,用魏吴收割的钱 出兵北伐,至于易中天所说的吴国薛栩访蜀说民有菜色,仇国论这些都是诸葛 亮死了二十多年后的事了,易中天却算在诸葛亮头上。岂不大谬。这些都是刘禅任用黄皓乱政 造成的。诸葛亮治蜀到什么程度,东 吴四大家族顾陆朱张的张温,也是孙权的心腹,出使季汉,看到诸葛亮治理的季汉,对诸葛亮及其崇拜和称赞。回到东吴后,一个劲的夸诸葛亮,还“称美蜀政”,搞的孙 权很没面子,没多久就找个借口把他 官职撤了。
易中天的品三国太多主观臆断,断章取义,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把挂在武侯祠正中的攻心
小铮谈娱乐趣事
2025-04-27 10:39:31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