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攸县有一姓祝的老人,一生专做小本生意,有儿有女,吃穿有余。老伴先他离世,祝老头七十多岁时,摔了一跤,直接摔死了。 儿女们心里想,父亲为生意忙碌了一辈子,积蓄定然可观,老人去得急,来不及交待后事,不知他把那些积蓄藏在什么地方。儿女们一边办丧事,一边寻找老人藏钱之所。 但是,屋前屋后,房里房外都找化了,愣是没见到半个铜板。 儿女们十分不解,难道父亲这么多年来没积攒一点钱? 儿女们对父亲十分失望,只得先将父亲装殓进棺材里。那口棺材存放在杂屋,是祝老头四十几岁时就为自己准备好的,材质是楠木,三十多年仍然完好无损。 当几个壮汉将棺材抬到灵堂时,发现棺材异常沉重,根本扛不动。棺材里面一定放了十分沉重之物。于是,大伙揭开棺盖,跃入眼帘的是白花花的银花边装满了半个棺木。儿女们清点一下,竟有三万多块银花边。 原来祝老头自从造成了棺材,手头上一有积余的钱,就丢进棺材里。日积月累,一口棺材占了一半的银花边。 将银花边藏在棺材里,恐怕谁也想不到,就是最狡猾的窃贼也决不会往棺材偷东西。棺材停放在杂屋,无人看管,里面装了数万块银元,这么多年来,居然一块都没丢失!
原来一条命,只值687块钱!88岁老人徐秀云得了“重病”,除了孙女,儿子闺女竟然
【420评论】【2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