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一退伍老兵偶然间发现,自己的名字居然在当地政府的退伍士兵安置名单

疏星淡月念情长 2025-04-29 12:08:49

2019年,河南一退伍老兵偶然间发现,自己的名字居然在当地政府的退伍士兵安置名单中,并且名单上的信息和自己的信息完全重合!可老兵本人退伍后并未获得安置,因此他怀疑是有人冒名顶替了他,就在他向上级询问此事后,他就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让他花10万块把工作“买”回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95年冬天,21岁的仵瑞华从沈阳军区某部退伍。他带着部队颁发的“优秀士兵”证书回到河南郸城县老家,按照政策规定填写了《退伍军人安置登记表》,等待政府分配工作。彼时的他未曾料到,这份承载着青春与荣誉的档案,竟会成为他人窃取人生的工具,而一场跨越23年的荒诞骗局,即将彻底撕裂他的命运。 等待安置的三年里,仵瑞华多次到县民政局询问进展,得到的答复始终是“暂时没有岗位”。迫于生计,他辗转广东、浙江等地打工,在建筑工地扛水泥、在服装厂踩缝纫机。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19年10月,郸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退伍军人安置情况自查通知”。 当仵瑞华在公示名单中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时,他浑身颤抖——档案显示,“仵瑞华”早在1996年就被安置到宜路镇政府工作,工龄从1992年参军起计算,如今已是享受科员待遇的公职人员。 这个冒名者不仅盗用了他的参军履历,更复制了他的人生轨迹:档案里的“仵瑞华”同样拥有沈阳军区某部的服役经历,甚至“继承”了他获得的所有荣誉。更荒诞的是,冒名者实际出生于1979年,这意味着其档案中记载的1992年“参军”时,真实年龄仅有13岁。如此明显的漏洞,却在层层审核中畅通无阻。 随着调查深入,一张精心编织的关系网浮出水面。冒名者徐勇(化名)的父亲徐保玉通过宴请、送礼等手段,买通了时任郸城县南丰镇武装部长齐国成、退伍军人安置办主任郭守志。三人合谋伪造了《退伍军人审查表》《安置介绍信》等关键文件,利用仵瑞华外出打工、通讯不畅的空窗期,在1996年12月完成了整套冒名手续。 这场交易的价格,在当年足够在县城购置两套房产。徐勇从此以“仵瑞华”的身份进入体制,先后在宜路镇计生办、党政办任职,2012年更调任郸城县交通局。讽刺的是,这位冒牌退伍军人不仅年年参与“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还在单位组织的国防教育讲座中,以“老兵”身份讲述根本不存在的军旅故事。 当仵瑞华带着证据到纪委举报时,一位自称“中间人”的男子打来电话:“给你10万,把工作卖给徐勇,还能帮你办养老保险。”遭到拒绝后,威胁电话接踵而至:“再闹下去,你全家都别想在郸城待!”这位参加过抗洪抢险的退伍兵,此刻却要面对比洪水更汹涌的恶意。 更令人心寒的是体制的冷漠。2020年1月,郸城县公布处理结果:徐勇被开除公职,齐国成、郭守志受到党纪处分。但对于被窃取23年人生的仵瑞华,政府仅给出“可协调公益性岗位”的敷衍方案——这意味着他只能以临时工身份,从事每月1600元的保洁工作。当他提出重新安排正式编制的诉求时,得到的答复是“当年安置政策已失效”。 此案暴露的不仅是个人作恶,更是系统性的溃败。在徐勇伪造的档案中,入伍通知书编号与仵瑞华原始档案完全重复,安置审批表上却盖着7个不同部门的公章。这些本应相互制约的监管环节,在权力勾连中全部失灵。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冒名者23年间先后通过6次人事审核、3次档案专项整理,所有明显矛盾都被刻意忽视。 更深层的病灶,在于退伍安置制度的脆弱性。1990年代,安置资格审查仅依靠纸质档案核对,且不同部门间信息隔绝。即便在数字化办公普及后,郸城县退伍军人档案仍未电子化,给冒名者留下了操作空间。当仵瑞华起诉徐勇等人索赔33万元时,被告律师竟在法庭上声称:“现行法律没有对身份被冒用者的赔偿标准,原告主张缺乏依据。” 2023年秋,仵瑞华仍在为恢复编制奔走。这个年近五十的男人,至今保留着褪色的军装和磨破的作战靴。每当有人问起为何坚持,他总是摸着泛黄的《退伍证》说:“我要证明这个世界还有真仵瑞华存在。”在信访局冰冷的走廊里,在法院漫长的排期中,这位老兵用最笨拙的方式守护着被偷走的人生凭证。 当数字技术已能实现生物特征识别时,退伍军人档案管理为何还停留在纸质时代?这些问题的答案,关乎每个人能否免于“被消失”的恐惧。仵瑞华案的价值,在于它用23年的血泪证明:对个体权利最深刻的保护,不在于事后追责的严厉程度,而在于事前预防的制度密度。唯有当每个环节都织密监督之网,当每次权力行使都留下可追溯的痕迹,普通人的命运才不会成为权力游戏中的筹码。

0 阅读:200
疏星淡月念情长

疏星淡月念情长

疏星淡月念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