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富豪找到张大千,想买他一张画,没有想到,拿回家后,竟然发现是假的。
但富豪没生气,还请张大千到家里做客,张大千一进门,看见一年轻女子,脸色一变,“扑通”跪了下来!
1921年,中华民族处于风飘雨摇之中,但是有一大批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摸索出路,他们掀起了解放思想、传承文化的社会思潮,家境优渥者争先收藏各类文物,其中名画拍卖热火朝天。
在当时宁波的一场拍卖会上,当地有名的富豪李茂昌因丝毫之差,错失了一副名画,内心十分惋惜,后联系亲友四处奔波,期望能够追寻名画下落。
好不容易找到了买主,结果人家对这副画也非常喜爱,不愿割舍。正当失望难掩时,一位从上海归来的朋友向富豪推荐了张大千,说他手中有那位大师的真迹。
富豪一听,惊喜万分,谢过友人之后,立马打听张大千的住处,连夜准备好礼品上门拜访,真诚实意地请求张大千将名画卖给他。
张大千一听大吃一惊,自己什么时候有这个名家的画作了,只是前段时间有幸在朋友家观赏一番罢了,手上哪有什么真迹啊!
但看着富豪一副迫切的样子,终是不忍拒绝,他太懂得那种追寻名作的感受了,转眼又想到朋友当时收藏名画的样子,是断断不愿意转让出去的。
正左右为难之时,朋友的一句戏言突然回响在耳边“季爱你作画水平极高,等哪天画出了这样的名画,可要先匀一副留我作收藏啊!”
当时朋友虽是玩笑之语,此刻想来,却又有何不可呢?大师已逝,名画数量有限,求者众多,供不应求,那自己何不临摹先人名迹,既可满足收藏者的需求,也可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呢。
张大千面上不显,心中思绪万千,笑着应下了富豪的请求:“名画可以转让给你,但是现在不在此处,我这就让仆人拿过来,过两天到了再告知你上门来取。”富豪大喜过望,千谢万谢拱手告别。
张大千说干就干,他自小聪慧,有过目不忘之能,早在此前观赏时,已把画作牢记在心,此时细细回忆,觉得把握十足,当即来到书房,挥笔洒墨,一气呵成。
他看着眼前的作品,再与脑中名画进行对比,可以算得上是一模一样,只是缺少了那种历经年代洗礼的感觉,他再根据实际保存情况进行作旧处理,终于得到了一副“真迹”。
到了时间,他按照约定请富豪上门拿画。富豪果然没看出真假,高高兴兴付了钱就将名画小心翼翼带回家去,看到此处,张大千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话说这边富豪把画挂在书房,正吩咐仆人去广发帖子,邀请亲友来观赏。却听闻女儿李秋君有要事商量,当即让她到书房来。
李秋君打头一看,正堂的画作映入眼帘,似是名家之作,却隐约有些不对劲。正思索时,听到父亲高兴地说:“你看这副画怎么样,是为父好不容易求来的石涛真迹!”
李秋君上去来,仔细一打量,还真看出了点名头来,转头对父亲说:“父亲,你莫不是被人哄骗了去,这是副临摹图罢了,还是近几日才画成的,墨迹细看之下还是有区别的。”
富豪一听,再凑近细看,果真如此!立刻让仆人把请帖留下,幸好没请人过来,不然非得让人当成了乐子!亏得女儿识画。
仆人在旁听说,愤怒地道:“世风日下,真有这样胆子大的人,敢这般欺骗老爷,定要他好看!老爷,我们现在可要上门找他理论去?”
李秋君一听,忙解释道:“父亲莫急,听我把话说完,此画是假的不错,但这做假之人手法可谓是极高,若不是时日短了些,我也未必能看出来。
父亲可请人上门一问,若此人真有大才,亦可结交一番。”
富豪表示赞同,吩咐仆人邀请张大千上门做客,并叮嘱一定要以礼相待。
第二天张大千应邀而来,刚进门,看到大厅一黄衣年轻女子,心中一慌,脸色发白,“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原来两人曾在画友会上见过一面,相谈甚欢,对彼此的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此刻定是自己卖假画的事情败露了,顿时面如土色。
李秋君吓了一跳,赶紧上去来,虚扶起张大千,轻笑道:“张大哥这是做什么,莫不是看到小妹太激动了?”
看着张大千一副被吓到的样子,于心不忍,解释说:“大哥莫怕,此次并非开罪于你,只是上次一别,便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论画了。恰从家父带回来的画中看出了你的笔法,故请上门一叙。”
张大千这才缓过来,忙向李秋君道歉,连连说此后定努力作画不在做假。富豪也看在女儿面子上原谅了张大千,认为他本人的画不错,并向他介绍了一些想要买画的朋友。
此后张大千不断学习,敢于创新,终于成就了自己的名声,所作之画为大家所追捧,一时广为流传。
再后来,他为追求突破,远渡重洋,来到海外学习,也将中国画传播到了世界各处。
还创建了“大风堂派”,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之一,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