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一男子不幸从楼梯跌落,导致颈部以下高位截瘫,妻子选择离去,男人心如死灰,绝食三天欲寻死路。岂料,年仅5岁的女儿坚定地说:“爸爸,我来照顾你!”而在她12岁时,便用板车推着父亲,历经500公里的艰辛,带他去治病。 2013年北京的"孝心少年"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好奇地问一位来自安徽的女孩:"来北京适应吗?" 这位名叫黄凤的女孩却给出了让全场动容的回答:"其他都适应,就是每天晚上到点就会醒来,到了给爸爸翻身的点!"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她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而这一切,要从2001年那个改变一家三口命运的冬天说起。 那年,安徽省五河县申集镇黄李村的黄志仁为了改善家庭条件,选择外出打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让他从楼梯上跌落,造成颈部以下高位截瘫。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男人,一下子成了需要全天候照顾的病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家人的天仿佛塌了下来。 黄凤那时只有五岁,她还记得父亲曾经是如何让她骑在脖子上,带她出去玩耍的情景。而如今,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年迈的奶奶几乎因为悲伤而失明,整日以泪洗面。更让人心碎的是,就在父亲出事一年后,不堪重负的母亲选择了离开这个家。 命运的打击接踵而至,黄志仁遭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他觉得生活已经没了希望,甚至开始绝食三天,打算一了百了。面对女儿喂来的饭菜,他总是视而不见。 起初,天真的黄凤以为父亲只是不饿。但三天后,看着面如死灰的爸爸,即使年幼的她也明白了什么。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也想要离开她了。 那一刻,五岁的小女孩做出了远超年龄的决定。她扑到父亲身上,泪流满面地说:"爸爸,连你也不要我了吗?妈妈走了,以后我来照顾你!" 这句话像一道光,照进了绝望的黄志仁心里。看着这个原本该捧在手心里疼爱的孩子,他长叹一口气,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气。 从那天起,年仅六岁的黄凤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每天清晨五点,当其他孩子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时,她已经站在凳子上忙着为父亲和奶奶准备食物。烹饪时溅出的油花常常烫伤她的小手臂,但她从不叫痛。 最为艰难的是每两小时一次的翻身护理。由于个子太小力气不够,黄凤只能用头顶着父亲的后背,同时用牙齿咬住他的衣服,一点点地帮他翻身。每次完成这项任务,她都累得满头大汗,但她从未想过要放弃。 在蚌埠五和医院的病房里,有一位给患者翻身和清理最利索的护士,她的名字叫黄凤。同事们都称赞她的专业技能,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项技能她已经练习了二十年。从六岁开始,翻身护理就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07年,当大多数十二岁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时,黄凤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那年,她听说上海有一家医院可能治好父亲的病,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 "叔叔,能帮我做一个板车吗?"黄凤找到村里的电焊工,请求他用木板和四个捡来的轱辘做一个简易板车。当电焊工问她要这个板车做什么时,她坚定地回答:"我要推着我爸去上海看病。" 就这样,带着29块钱,推着高位截瘫的父亲,牵着双目失明的奶奶,黄凤踏上了前往500公里外上海的路。从早上走到晚上,他们才到达县城。看着累得气喘吁吁的女儿,黄志仁心疼地劝道:"凤,我们回去吧,不治了!" "不行,我们必须去。"黄凤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坚定地回答。 一路上,他们一边行走,一边乞讨。幸运的是,许多好心人伸出了援手,有人帮忙拉他们一段路,有人给他们买食物。经过漫长的颠簸,他们终于抵达了上海,但从车站到医院,他们就花了五天时间。 当医生告诉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无法手术时,黄凤站在医院门口,像个找不到家的孩子一样哭了很久。但擦干眼泪后,她又坚强地推着父亲启程回家,决心继续寻找治疗父亲的方法。 就在那一刻,黄凤暗下决心:将来自己一定要学医,不仅要给父亲最好的照顾,还要帮助像父亲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命运总是眷顾勇敢的人。"板车女孩"的故事被传到网上后,引起了广泛关注。爱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更幸运的是,北京武警总医院愿意免费为黄志仁做手术,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安沂华亲自操刀。 手术后,黄志仁已经能坐起来,手脚也能活动了。看到这一幕,黄凤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一刻,她知道自己的坚持没有白费。 在政府的帮助下,黄凤抓紧一切时间学习。2020年,她如愿成为了蚌埠五和医院的一名护士。每当她熟练地为患者翻身、清理时,没人知道这背后是她二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1974年,26岁男警员,借工作之名,非礼了62岁的旧“上海十大美女”之首—
【4评论】【38点赞】
用户14xxx82
好孩子![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