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彭子佳 据BBC报道,盖洛普民调显示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率跌至 46%,创 25 年最低,而同情巴勒斯坦的比例升至 33% 的历史高点。这个曾经被视为 “牢不可破” 的盟友关系,正经历自 1948 年以来最深刻的民意地震。从白宫决策层的战略权衡,到年轻选民通过社交媒体重塑认知,这场转变正在改写中东地缘政治的底层逻辑。 皮尤研究中心追踪显示,2022-2025 年间,美国对以色列的负面看法从 38% 飙升至 53%,其中 30 岁以下群体的反对率达 61%。这种转变呈现显著的代际与政党分化:民主党支持者中仅 28% 表示支持以色列,较 2020 年下降 22 个百分点;而年轻共和党人(18-49 岁)的支持率从 65% 暴跌至 43%,成为保守阵营中 “倒戈” 最快的群体。TikTok、Instagram 等平台成为新一代信息主战场。 2023 年加沙冲突期间,#GazaUnderAttack 话题获得 370 亿次浏览,年轻用户通过无人机航拍视频、医院实时画面,构建起与传统媒体不同的叙事框架。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显示,Z 世代获取巴以冲突信息的 68% 来自用户生成内容(UGC),而这一群体对以色列的好感度较 2019 年下降 41%。 与此同时,阿拉伯裔美国人的政治影响力显著上升,密歇根州、加利福尼亚州等摇摆州中,63% 的阿拉伯裔选民将对以政策作为投票的核心考量。2024 年大选中,拜登在底特律阿拉伯社区的支持率较 2020 年下降 35%,直接导致该州 16 张选举人票的归属出现悬念。 1948 年杜鲁门顶着国务院和中情局的压力,在以色列建国 11 分钟后即予承认,背后是犹太选民的政治压力与大屠杀后的道德愧疚。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63% 的美国人支持犹太人建国,这一数据在 1967 年六日战争后升至 82%,奠定了美以同盟的民意基础。 1967 年战争后,美国将以色列视为 “中东不沉的航空母舰”,年均军援从 1968 年的 2 亿美元激增至 1985 年的 30 亿美元。这种战略绑定在 2003 年伊拉克战争达到顶峰 ——92% 的共和党人支持对以无条件援助,而民主党的支持率也高达 78%。 2017 年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2020 年推动 “亚伯拉罕协议”,这些亲右翼政策导致美国犹太人内部分裂:改革派犹太教会(占美国犹太人口 70%)的支持率从 2016 年的 65% 降至 2025 年的 32%,保守派犹太社团成为仅剩的支持堡垒。 在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馆前,支持与反对的示威者隔街对峙,前者举着 “Never Alone” 的标语,后者挥舞着 “Free Gaza” 的旗帜。这场持续 77 年的同盟关系,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正如前美国驻以大使丹尼尔・夏皮罗所言:“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从未消失,只是从‘盲目的忠诚’进化为‘清醒的伙伴关系’。” 当年轻一代通过手机屏幕重新定义正义,当政策制定者在选票与战略间艰难权衡,美以关系的未来,或许不在耶路撒冷的城墙下,而在 Zoom 会议的屏幕里,在 TikTok 的算法中,在每一张充满争议的选票中。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美国人坚定支持以色列?再也不会了
亚太日报
2025-05-06 20:28:47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