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反复?一把乌梅,帮你 “扫净” 肠道隐患! 去年接诊了一位令人揪心的患者——35岁的林先生,连续两次肠镜检查都发现肠息肉,切除后不到一年又复发。他总是腹胀腹痛,大便黏腻不成形,有时还带黏液,食欲差,稍微吃点油腻食物就腹泻。为了治病,他跑遍各大医院,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可息肉就像“野草”一样,割了又长。 来诊时,我观察他面色萎黄,舌苔厚腻,舌边有明显齿痕,把脉发现脉滑而濡。结合他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偏爱辛辣油腻的生活习惯,综合判断为脾虚湿盛、痰瘀互结。这就好比肠道里堆满了淤泥,时间久了自然会长出“青苔”(息肉)。 很多人疑惑,不就是肠子里长了点“小肉疙瘩”,何必大惊小怪?其实,肠息肉看似不起眼,却是肠道发出的重要健康警报!若不及时干预,任由痰湿、瘀血在肠道积聚,不仅会反复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还可能发生癌变,后果不堪设想。 中医如何解决? 针对林先生的情况,我用了两味药为主的方子:乌梅、薏苡仁。让他将药材研磨成粗末,每日取适量煮水代茶饮,或用沸水冲泡饮用。 有人可能会问:肠息肉这么顽固的问题,就用两味普通药材,真能行吗?小小的乌梅又如何在对抗肠息肉的战斗中发挥大作用呢? 乌梅味酸、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看似普通,实则是调理肠息肉的“秘密武器”。它不仅能收敛止泻,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更重要的是能酸涩收敛、软坚散结,抑制息肉生长;同时乌梅酸能生津,可改善肠道津液不足、气血不畅的状态,从内部瓦解息肉生长的环境。 薏苡仁则是祛湿健脾的高手。它甘淡渗利,能有效健脾渗湿、利水消肿,帮助排出肠道内的痰湿之邪,从根源上减少息肉形成的物质基础。两味药搭配,一收一散,既能改善肠道内环境,又能减轻息肉带来的不适症状。 临床常用基础方 此外,再分享一个临床常用的调理肠息肉的基础方:乌梅 + 白术 + 枳实。 功效:健脾祛湿、行气散结,有助于改善脾虚湿盛、气机阻滞引起的腹胀、腹痛、大便异常等症状,从整体上调理肠道功能。 应用:白术补气健脾,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能促进肠道气机通畅。三者合用,标本兼治,对于脾虚湿盛、痰瘀互结型的肠息肉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林先生坚持服用一个月后,腹胀腹痛明显减轻,大便也逐渐成形。继续调理三个月,复查肠镜发现息肉明显缩小。调整药方后又巩固治疗半年,再次复查时,息肉已基本消失!
“极阳汤”的系统解析,兼顾传统理论与现代应用,突出其作为中医食疗方的特色价值:
【1评论】【7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