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党的九届一中全会召开,会议开始之前,秘书处将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候

成双影夜色 2025-05-08 01:35:56

1969年,党的九届一中全会召开,会议开始之前,秘书处将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候选人名单,印发给大家,请大家酝酿讨论。李德生看到自己的名字也在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候选人中。 1969年,党的九届一中全会召开前夕,一份名单悄然传到与会者手中——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候选人名单。李德生翻开一看,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他愣住了。一个出身贫苦、靠着一步步打仗爬上来的军人,怎么就突然被推到这么高的位置?这名单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看看李德生为何如此意外,又是如何迈上人生新台阶的。 李德生1916年出生在河南新县,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跟着爹妈下地干活,日子过得紧巴巴。1930年,14岁的他听说红军招人,干脆跑去参军,从此跟上了革命队伍。刚入伍那会儿,他就是个小兵,每天扛枪站岗,啥大事也轮不上他。头七年,他一直是普通战士,就当过不到两年的班长,晋升机会少得可怜。抗日战争爆发后,部队编制缩水,很多人还降了职,可李德生却被陈锡联看中,提拔成通信排长,留在团部做事。这算是他军旅生涯的转折点,陈锡联就像他的贵人,带着他一步步往上走。后来到了解放战争,他又在淮海战役里崭露头角。新中国成立后,他带过第12军,还当过安徽省军区司令员。跟许世友、陈锡联这些老首长共事多年,他俩对李德生那是真信任,尤其是许世友,文革时被造反派逼得躲进安徽大别山,还是李德生亲自去接他,安排得妥妥当当。这哥仨都是河南新县老乡,关系铁得很。 1969年,中共九大刚开完,紧接着就是九届一中全会。这次会议前,秘书处把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候选人名单发给大家讨论。李德生拿到名单一看,傻眼了——自己居然在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候选人里头。他当时刚当上中央委员,还没缓过劲来呢,怎么又一下蹦到这个高度了?搁谁身上都得懵。他觉得自己资历不够,中央的工作也没干过,比起那些打仗出名、资历老的开国将军,他差得远了。这担子太重,他扛不住啊! 于是,他赶紧去找许世友和陈锡联。这俩人一是名单里也有他俩的名字,都是政治局委员候选人,级别比他高,估计知道点内情;二是他俩是老首长,关系好,有啥事都能聊。李德生也不绕弯子,直说:“两位老首长,你们了解我,这活儿我干不了,帮我跟毛主席和周总理说说,别选我了。”结果呢,许世友和陈锡联听完互相看了一眼,态度特别严肃,说:“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定的,我们不能去说这个话。”拒绝得一点余地都没有。 为啥这么硬气?因为这是党的会议,谁上谁下,那是中央拍板的,毛主席点了头,下边的人哪敢讨价还价?许世友和陈锡联都是老资格,管大军区多年,中央开会也没少去,知道规矩。他们要是帮李德生说话,不但没用,还得挨批,自己面子也不够大。这话当然不能说,还暗示李德生别瞎折腾,服从组织安排得了。李德生一看这架势,也没辙了。选举结果一出来,许世友、陈锡联成了政治局委员,他自己也真当上了候补委员,正式迈进高层。 1969年当上政治局候补委员后,李德生的担子越来越重。1970年,他被调去当总政治部主任,管全军的政治教育。1971年,又兼了北京军区司令员,负责首都的防务。到了1973年,中共十大上,他直接跳了两级,不光进了政治局,还当上常委,地位一下超过了他的老首长许世友和陈锡联。那年中央还调了八大军区司令员,他跟陈锡联对调,去沈阳军区干了几年,把部队训练抓得更紧,战斗力也上去了。1985年,他调到国防大学当政治委员,专心带年轻军官。1988年,他拿到了上将军衔,算是对他一辈子贡献的肯定。退休后,他也没闲着,当过军事科学学会的顾问,给国防建设提了不少建议。2011年5月8日,他在北京去世,活了95岁。从一个穷小子到国家领导人,他这辈子真不容易,也真精彩。 李德生从农村娃到政治局常委,靠的是实打实的努力和机遇。他的故事听着挺接地气,也让人感慨万千。你觉得他这辈子最牛的地方是啥?或者你对那段历史有啥想法?赶紧在评论区聊聊吧,咱们一块儿唠唠这段真实的过往!

0 阅读:492
成双影夜色

成双影夜色

成双影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