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巨头英伟达突然甩出王炸——宁可亏掉55亿美元,也要和中国市场死磕到底。现在美国卡脖子卡得更狠了,直接拼生态链控制权。两边都在抢未来科技的发言权,这局越玩越大。 先说这 55 亿亏得有多肉疼。美国商务部去年 10 月那道禁令,直接砍了英伟达 2025 年 Q1 价值 160 亿美元的 H20 芯片订单。这 H20 虽说性能只有原版 A100 的零头,但胜在能无缝对接中国现有的 CUDA 生态,国内 90% 的大模型推理服务器都指着它跑数据。黄仁勋心里门儿清:中国 AI 算力市场到 2025 年能涨到 500 亿美元,相当于再造一个英伟达,这要是丢了,往后十年靠啥跟 AMD 掰手腕?更绝的是中国厂商早有防备,腾讯、阿里赶在禁令生效前疯狂扫货,160 亿的芯片刚下生产线就被 “截胡”,直接把库存压力甩回给英伟达,现在老黄仓库里堆着的可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烫手山芋”。 美国禁令现在成了最狠的 “反向助攻”。原本想卡死中国算力,结果倒逼国产芯片突飞猛进:2024 年国产 AI 芯片自给率从 5% 跳到 18%,中芯国际 7nm 工艺良率冲到 95%,连英伟达的老搭档台积电都偷偷在南京扩产 28nm 产线。更有意思的是生态反噬:华为昇腾拉着 500 家合作伙伴组了个 “算力同盟”,东南亚国家开始买中国的 AI 超算服务,印尼直接把气象预报模型迁到阿里云的昇腾服务器上。最打脸的是英伟达跑去越南建 2.5 亿美元的封装厂,想玩 “产地规避”,结果中国厂商跟着去越南设厂,把芯片拆了重装贴个 “越南制造” 标签,又光明正大地运回国内,美国忙活半天搞出个 “去中国化”,最后变成 “绕中国化”,活脱脱一场黑色幽默。 这场算力大战的终局正在浮出水面。短期看,中国 AI 企业确实得勒紧裤腰带,训练成本涨 30%,周期延长两三个月,但换来的是实打实的生态自主 —— 飞桨框架的市场份额从 12% 涨到 27%,国产算力平台的装机量年增 45%。长期看,全球算力格局可能演变成 “双生态”:一边是英伟达死守的 CUDA 帝国,一边是中国主导的昇思 + 飞桨联盟,中间隔着东盟、中东这些 “算力中立区”。最关键的是,中国正在打通 “算力 - 数据 - 应用” 的闭环:上海数据交易所开始试点算力期货交易,深圳规划建设全球最大的 AI 算力调度中心,相当于在数字时代建好了 “算力高速公路网”。 英伟达的 55 亿亏损,说不定会成为历史转折点的注脚。就像当年美国封锁钱学森回国,反而加速了中国航天突破;现在死磕中国市场,倒逼着中国从零搭建算力生态。科技竞争从来不是单线程的碾压,而是耐力与韧性的比拼。当黄仁勋在财报会上苦笑解释亏损时,可能没意识到:他保的不只是中国市场,更是在给对手递上最好的 “成长催化剂”。这场算力马拉松,中国已经从跟跑者变成了并肩冲刺的选手,而终点线,或许就在下个五年的黎明。
中国主动打破关系!主动出击!美国给中国半导体上锁,中国偏把光刻机拆成零件自己造;
【5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