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普陀山游客量突破1200万人次,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该数字较疫情前增长240%。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有超过3万人在梵音洞前排队,其中35岁以下群体占比达62%。这种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浙江大学心理学团队6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8%的受访者承认压力过大时会寻求特殊方式缓解。
文化旅游部8月15日公布数据,全国宗教场所接待企业主群体数量同比增长55%。在普陀山经营民宿的朱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接待的商务人士中,80%会重复购买开光纪念品。这种现象与《2025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数据吻合,该报告指出我国职场焦虑人群已达1.2亿。
法雨寺前的礁石滩现在安装了防护栏,景区管理处王主任解释,去年有42起游客长时间滞留礁石事件。这种现象引发医疗系统注意,舟山市医院心理科接诊量同比上升37%,医生发现很多患者自述通过"看海浪"缓解焦虑。
针对社会热议,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李国平9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强调,环境转换带来的心理调节作用有科学依据。他引用实验数据:受试者在自然景观中停留20分钟,焦虑指数平均下降21个点。文旅部今年重点推广的15条"心灵疗愈线路",全部包含海洋元素景观。
普陀山景区今年新增12个心理咨询服务站,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记者在现场看到,服务站提供的《压力自测手册》已被领取超10万份。景区安保队长张建军告诉记者,巡逻时发现情绪激动游客就会引导到服务站,这种措施实施后,游客纠纷事件下降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