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6岁的于凤至在迪斯尼乐园附近偶然发现了一片荒凉的绿地。冒着众人的反对,她毅然以每亩50美金的价格购买下了这块土地。对于外界的质疑,她置若罔闻,坚信这片荒地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于是她开始了一场对未来的豪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美国洛杉矶郊外,有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静静躺在迪士尼乐园东侧。往来游客只顾着奔向童话城堡,谁也没注意到这块连野兔都不愿做窝的沙砾地。 直到1973年,一位穿着素色旗袍的中国老太太拄着拐杖在此驻足,命运的齿轮才开始转动。 这位老太太名叫于凤至,刚过完76岁生日,早年她在东北老家是响当当的富商之女,后来成了少帅张学良的结发妻子。 前半生经历过大宅门里的明争暗斗,后半生又遭遇丈夫被软禁、自己流落异乡的变故。如今虽在美国定居,骨子里那股子东北人的倔劲儿倒是一点没少。 那天她本是带着孙子去迪士尼游玩,路上汽车抛锚停在荒地边上。老太太眯着眼睛打量四周,突然掏出随身携带的牛皮笔记本,用钢笔在空白页画起简易地图。 迪士尼乐园里飘来的欢快乐曲声,混杂着推土机作业的轰鸣,让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泛起红光。 当时美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周期性低迷,特别是这类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城郊地块,根本无人问津。 于凤至的理财顾问听说她要买地,急得直搓手:“迪士尼周边早被开发商翻了个底朝天,这块地荒了七八年,连种玉米都嫌土质差。” 银行经理更是把话说得直白:“去年隔壁镇子拍卖同类地块,每亩30美元都没人要。” 老太太心里跟明镜似的,她注意到迪士尼扩建工程正在日夜赶工,新规划的停车场就在荒地北边两公里处。每天清早都有工程车辆从门前土路经过,车轱辘印在沙地上压出深深浅浅的沟壑。 更让她在意的是,加州政府刚发布的新交通规划里,有条快速路恰好要穿过这片区域。 在儿女们此起彼伏的反对声中,于凤至取出全部积蓄,以每亩50美元的白菜价,把整片荒地收入囊中。 过户那天,公证处职员边盖章边摇头,嘀咕着“中国老太太准是被太阳晒昏了头”。 这些闲言碎语顺着太平洋的海风,飘进于凤至在比佛利山庄的宅院,她却只管侍弄新栽的牡丹花,偶尔抬眼看看挂在书房墙面的地契。 转机出现在4年后的圣诞节前夕。迪士尼宣布启动“未来世界”扩建项目,规划图上那片荒地的位置,赫然标着“综合商业区”五个红字。 原本冷清的土路突然热闹起来,穿西装打领带的开发商、夹着公文包的市政官员、扛着测量仪器的工程师,把于凤至家的门槛都要踏平了。 最先登门的某财团代表,开口就把地价抬到每亩八千美元,老太太端着青花瓷盖碗,慢悠悠吹开浮沫:“我这儿还缺个看仓库的,要不您留下帮忙?” 对方碰了软钉子也不恼,隔周带着新报价再来。这场拉锯战持续大半年,最终成交价停在每亩三万美元——是当年买入价的600倍。 这份商业眼光,早在于凤至年轻时便显露端倪,二十年代东北老家的粮栈生意,她帮着父亲打理得风生水起。 后来张家父子主政东北,多少达官显贵的夫人小姐忙着打麻将听戏,唯独她整日泡在奉天城的银号里学看账本。 这些陈年往事,如今都化作洛杉矶时报财经版上的传奇故事。要说这老太太最让人佩服的,还是那股子东北女人的韧劲儿。 40年代查出乳腺癌,美国医生都说活不过3年,她硬是咬着牙做完手术,转头就扎进华尔街的股票交易所。 别人炒股看K线图,她偏要研究公司年报,别人追涨杀跌,她专挑那些暂时遇冷的老牌企业。这么折腾五六年,账户里的数字竟像滚雪球似的涨到7位数。 赚了钱也不忘旧情,听说张学良在台湾日子清苦,她掏钱在比佛利山顶置办豪宅,连花园里种什么花草都按着当年沈阳帅府的格局来。 后来张学良恢复自由身携赵四小姐赴美,站在客厅看见满墙老照片,70多岁的东北汉子当场红了眼眶。
1973年,76岁的于凤至在迪斯尼乐园附近偶然发现了一片荒凉的绿地。冒着众人的反
裂谷长河
2025-05-10 10:22: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