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可恶的日军轮番玷污了女战士杨威,又对她动用了惨无人道的“剐刑”,受刑之后的杨威浑身都是血,可她宁死不屈……
1921年,杨威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那个时候她还不叫杨威,而是欧阳英。
他的父亲开办了一家私塾,受父亲的影响杨威很小就接受很好的教育,成为了当地的才女。后来在读书的时候,身边很多同学都加入到了爱国志士的行列。
看着国家陷入危难,她无法坐视不理。她和同学们上街游行,画大字报,举行文艺汇演,只为将抗战救国的思想传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从襄阳五中毕业后她将名字改为杨威,寓意着“让青春为祖国扬威”。1938年,年仅17岁的杨威正式加入了革命队伍。1939年,她奉上级命令前往安陆青龙潭镇、烟墩店一带号召有志之士,为抗日战争队伍添砖加瓦。
在她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才过三个月时间就丰富了当地的武装力量,当地的政治面貌也有了改头换面的变化。
她的出色表现也被上级看到,于是就给她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县委委员和妇女工作部长等。
1940年,襄阳的游击队遭遇日军的大部队围剿,导致我方损失惨重。身担重任的杨威知道,既然自己担任了这些职务,就应当肩负起这些责任。即使形势再严峻,她都不愿意退后。
即使上级多出于安全考虑让她暂时撤退,可她不愿意轻易将这片土地交还给日军。一年多里,她纵使身体不舒服,也没怎么休息过,日以继夜的工作,一次次地抵抗住日军的攻击并还以重击。她的精神也感染到了很多人,受到了群众们的爱戴。
1941年的某天,原本组织干部们在晚上开会,可没想到却被汉奸发现了踪迹,很快日军就对他们进行了围剿。杨威以及她的12名战友,都不幸落入日军手中。
为了能从杨威口中得出有用的信息,他们把能用的极刑,都用在了她的身上。绑在柱子上拷打、脚底磨生石灰再挂在房梁上,这每一个都痛彻心扉,可却依旧没有敲开杨威的嘴。
她不仅没有说出任何机密,还呐喊着我们剿灭日军的决心。日军看着威逼没有任何效果,就想利诱。
可他们却不知道她原本可以过着安稳的生活做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小姐。所以这些利诱对杨威不起任何作用,她不会选择出卖国家的。
眼见杨威还是不肯说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就开始轮番对杨威进行玷污。他们妄想通过侵犯,来打垮她的精神防线。
就这样,杨威一次次因为身体的疼痛昏厥过去,又一次次被日本人弄醒。她的眼里除了憎恶,没有任何的感情。对她行刑的日军看到她那凌烈的目光都会感觉到背后发凉。
慢慢的日军的耐心被杨威磨没了,他们恼羞成怒,既然得不到任何的情报,那就直接杀了她。在将她处死前,日军扒掉了杨威的衣物,只留了一条短裤和一双草鞋。眼看着即将赴死的杨威,在死前还要遭受这样的侮辱,战友们都忍不住难过。
可杨威反而还安慰他们,和他们做着最后的道别。
但丧心病狂的日军并没有给她一刀致命,而是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剐刑”,落入这群魔鬼的手里,或许死亡才是最后的解脱。
杨威用她的鲜血,守住了国家的机密。她用她的精神,影响了一群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话放在杨威的身上恰如其分。她牺牲的那天是她二十岁的生日,就在他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留下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句话“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民族万岁”。
她是国家的骄傲,是民族的骄傲,也是她父母的骄傲。
在她毅然决然走向革命的道路时,是父母给了她支持。她如今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也算是用另一种方式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庆幸的是,她的苦难并没有白受,我们国家最后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而她的故事也被人铭记于心。
都说一个人彻底消失,是从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都遗忘他开始的。但从杨威牺牲的那天开始她的名字就从来没有被人们忘记,杨威也用另一种方式一直陪伴在我们的身旁。
如今的岁月静好,是先辈们的鲜血换来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更需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