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CPI和PPI数据出炉,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释放出哪些信号?
今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4月CPI和PPI数据,在全球贸易战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多数走低,对于PPI产生了显著影响。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不过同比下降了0.1%; 核心CPI环比上涨了0.2%,同比上涨了0.5%。
—— 食品和旅游出行等出现回升,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高于季节性1.4%; 牛肉进口减少,价格上涨了3.9%,将利好牛肉养殖业!
—— 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导致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8%,汽油价格下降10.4%;金饰品价格上涨了35.8%,燃油汽车价格下降4.6%、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3.4%;
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 PPI下降主要因素在于贸易战下,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快速走低,导致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其中石油相关产业价格下降较大。 另外北方供暖结束后,煤炭进入传统淡季,价格进一步下降。
—— 高精尖电子产业获得发展:智能穿戴设备制造价格上涨3%,飞机制造价格上涨1.3%。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系列价格上涨2.7%,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价格上涨1.0%;
综上,虽然4月份受到了关税贸易战影响,但国内宏观经济依然保持稳定,核心CPI涨幅稳定,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成长,消费电子板块供需关系改善,对于AI消费电子、芯片等方向具有前瞻性看多预期。总体来说,4月CPI和PPI数据,依旧突出国内经济稳定,高新技术产业维持较好成长性,在贸易战背景下,AI产业或依然是主流热点。 另外,提振国内消费力已然成为最迫切事件,预计接下来会出台更多促进消费的举措。鹰眼逻辑认为,扩大消费、提振消费力,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就是股市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