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姜文受到邀请去《北京人在纽约》剧组拍戏。可是,拍戏时,他对导演郑晓龙说:“我不能跟王姬拍戏,怕她动了胎气。”不料,王姬坚决要拍,最后却让王姬悔恨终身。 1994年第十二届金鹰奖颁奖典礼上,灯光璀璨,掌声雷动。当主持人宣布王姬凭借《北京人在纽约》中"阿春"一角获得最佳女演员奖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王姬缓步走上领奖台,在聚光灯下笑容明媚,可谁能想到,这位在荧幕前光彩照人的女演员,背后却承载着一段难以言说的心酸故事。 时间回溯到几个月前。1990年代初,"出国热"正盛行,《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剧准备开拍。导演郑晓龙和冯小刚商议后,确定了陈道明为男主角,但女主角的人选一直未定。郑晓龙原本看中了台湾著名电影明星胡慧中,但因条件无法满足而作罢。 就在这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陈道明在机场遇到了已经在美国生活了5年的王姬,便向郑晓龙推荐了她。对于王姬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惊喜。1987年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毕业后,她与丈夫高峰一同前往美国,拿到了绿卡,开了一家餐厅,生活平稳却远离了自己热爱的表演事业。 "听说你在找'阿春'的扮演者?"王姬在电话那头兴奋地问道,"我在美国生活多年,对那里的一切都很熟悉,我想我就是你要找的'阿春'。" 为了这个角色,王姬推掉了所有工作,等待了一个多月。当郑晓龙通知她不用来时,她气得破口大骂。而郑晓龙却哈哈大笑:"你这性子,跟阿春一脉相承,赶紧的!" 怀着激动的心情,王姬终于走进了片场。然而,意外很快就发生了。拍摄没多久,王姬发现自己已经怀孕四个多月。这个消息如同一枚炸弹,在剧组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姜文得知这一情况后,对郑晓龙表达了担忧:"这下没法和她对戏了,再继续拍下去会动了胎气。"两人之间的戏份颇多,且不乏情绪激烈的场景,姜文担心过度紧张的拍摄会影响到王姬的身体状况。 郑晓龙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北京人在纽约》已经拍摄了一大半,如果停工,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如果更换女主角,不仅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还会影响整部剧的连贯性和质量。 就在剧组上下犹豫不决之际,王姬站了出来。她走到郑晓龙面前,坚定地说:"我刚有了身孕,拍戏也没什么问题,我们抓紧时间吧。" 看着王姬坚决的眼神,郑晓龙略一迟疑,最终点头同意。为了确保妻子的安全,高峰经常到片场陪同。而姜文也在拍摄对手戏时格外谨慎,生怕出现任何意外。 《北京人在纽约》的拍摄进度远比想象的更为紧张。剧组曾经连续拍摄两个通宵,王姬一晚上都没有合眼。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她常常轻抚着自己的小腹,低声呢喃:"亲爱的,不好意思,你和我一起吃吧。"没有人知道,这简单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多少对未来的忧虑和愧疚。 尽管拍摄过程艰辛,但王姬始终保持着专业的态度,将"阿春"这个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终于,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北京人在纽约》顺利杀青。当电视剧播出后,立刻引起了全国观众的热烈反响,王姬也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1994年,王姬凭借"阿春"这个角色荣获第十二届金鹰奖最佳女演员,站在了事业的巅峰。这一刻,仿佛所有的付出和坚持都得到了回报。领奖台上,灯光闪烁,掌声如潮,王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谁能想到,这短暂的辉煌背后,即将迎来一场无法预料的风暴。 就在王姬沉浸在事业成功的喜悦中时,家庭却迎来了巨大的变故。当她的孩子高晓飞一周岁时,身体开始出现异常症状——抽搐、口吐白沫。惊慌失措的王姬立即带着孩子奔赴医院。 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的诊断如同晴天霹雳:"这个小孩患有癫痫病,是先天性的,他的智商很低,而且患上了孤独症。"医生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他在你肚子里的时间,已经四个多月了,也许是因为母亲的身体过于疲劳。" 这番话像锋利的刀子,直接刺进了王姬的心脏。泪水瞬间夺眶而出:"都怪我,怪我,怪我。"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了当初姜文的担忧并非多余,而自己坚持拍戏的决定,却可能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随后的日子里,王姬带着孩子奔波于各大医院,寻找治疗的可能。高峰也从美国赶回来,夫妻二人几乎耗尽了多年积蓄,但高晓飞的状况并没有太大改善,智力发育仅相当于四五岁孩子的水平。 1997年,为了继续给孩子提供医疗费用,王姬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回到台湾重返演艺圈,将孩子托付给自己的母亲照顾,而高峰则留在美国继续经商。这个选择让一家三口不得不分隔两地,但却是现实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当年,姜文受到邀请去《北京人在纽约》剧组拍戏。可是,拍戏时,他对导演郑晓龙说:“
糖果乐园魔导
2025-05-14 22:31:39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