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大学生李春玲,自愿为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但对方在身体痊愈之后,一家人却对李春玲恨得咬牙切齿,甚至多次口出脏话咒诅她。 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件,静静地躺在李春玲公寓的门缝下。这已经是本月收到的第三封了。2011年的初夏,阳光明媚的季节,却无法照亮这位20岁云南医学院女生的心情。她颤抖着手打开信封,里面依然是那些恶毒的字眼:"你这个见死不救的人渣"、"良心被狗吃了的医学生"。 李春玲紧紧关上门窗,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自从那场骨髓捐献事件后,她已经很少出门了。三个星期前,那些媒体的报道如同一场风暴,将她推到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我只是害怕了...我真的很害怕..."她蜷缩在沙发上,回想着那天手术室里的情景。谁能想到,一个源于善意的决定,最终会演变成一场噩梦? 一年前,当李春玲得知朋友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时,她几乎没有犹豫就决定跟随。"救死扶伤不就是我们学医的初心吗?"面对父母的强烈反对,这个倔强的女孩还是坚持自己的决定。她当时想着,配型成功的概率那么低,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 然而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仅仅一年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就联系了她,说她的骨髓与一位江苏白血病患者王传龄配型成功。电话那头,工作人员的声音充满期待:"李小姐,您的决定可能会挽救一个家庭。" 此时的王传龄,已经走投无路。这位40多岁的父亲,家有两个孩子,原本生活虽不富裕但也幸福美满。白血病的诊断如同晴天霹雳,打碎了这个家庭的宁静。四次化疗后,医生表示只有骨髓移植才能救他。家人轮番检测,没有一个配型成功。家里的积蓄很快见底,亲戚朋友能借的钱也都借遍了。 "我不想拖累你们了,让我回家等死吧。"王传龄曾这样对妻子说。 "就算卖了房子,也要让你活下来!"妻子哭着回答。 当中华骨髓库通知王传龄家人有配型成功的捐献者时,这个家庭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得知捐献者是一位年轻女孩时,王传龄的妻子感动得泪流满面:"这孩子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 李春玲回忆起当初接到电话时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她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换来的依然是坚决反对。那晚,她辗转难眠,最终还是决定捐献:"如果因为我的恐惧而眼睁睁看着一个人死去,我这辈子都会愧疚的。" 手术室里,刺眼的白光下,一台进口细胞分离机正在运转。李春玲躺在手术台上,针头已经插入她的手臂静脉,鲜红的血液通过透明管道缓缓流入机器。这是一次跨省骨髓捐献手术的开始,云南的医院负责采集,然后通过空运将骨髓送往江苏王传龄所在的医院。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直到手术进行了一个半小时。 "嘎——"分离机突然发出一声刺耳的噪音,随后是医护人员紧张的低语和急促的脚步声。李春玲感觉到气氛不对,恐惧感瞬间涌上心头。她听到医生说,机器出了故障,没能将提取完干细胞的血液输回她体内。 "这是怎么回事?我会有危险吗?"李春玲的声音因恐惧而颤抖。 医生试图安抚她:"别担心,我们会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将血液输回去。"但她已经吓得眼泪直流,原本的勇气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这台进口设备没有现场能修理的技术人员,请专业人员来至少需要几天时间。医护人员尝试重启机器,却引发了更大的噪音,加剧了李春玲的恐慌。 "我不想捐赠了,我想回家,我现在很害怕。"她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此时,远在江苏的王传龄已经在无菌舱里等待着这份救命的骨髓。为了接受移植,医生已经用药物摧毁了他原有的造血系统。如果48小时内得不到新的造血干细胞,他将面临死亡。 当王传龄的家人得知李春玲反悔的消息,绝望如潮水般淹没了他们。王传龄的妻子当场晕倒在医院走廊上。醒来后,她和家人轮番给李春玲打电话,苦苦哀求。 "求求你,我们家已经掏空了家底,这是他唯一的希望了!"电话那头是撕心裂肺的哭声。 面对这样的请求,李春玲心乱如麻。经过深思熟虑,她提出愿意继续捐献,但要求对方支付5万元精神损失费。出人意料的是,王传龄家属竟然同意了这个条件。 然而,真正的阻力来自她的父母。在医院,他们情绪激动地阻止女儿再次尝试捐献。 "如果你坚持要去,我们就去死!"父亲的话像一把刀刺进李春玲的心。她在现场崩溃大哭,最终因为需要监护人签名,捐献计划无法继续进行。 医生们面临艰难的抉择,最终决定尝试使用已经提取的那一半干细胞输给王传龄。这是一个没有先例的医疗决定,结果充满未知。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这半份骨髓竟然创造了奇迹。王传龄的身体逐渐恢复,各项指标慢慢正常。但当他从家人口中得知整个事件的真相时,感激之情却被怨恨取代。
20岁大学生李春玲,自愿为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但对方在身体痊愈之后,一家人却
糖果乐园魔导
2025-05-14 22:56:24
0
阅读: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