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体无人能看懂,请来专家辨认后,发现内容也十分离谱

布丁小美女 2025-05-15 16:53:19

2009年,四川一考生高考作文字体无人能看懂,请来专家辨认后,发现内容也十分离谱,最后只得了6分,可没想到的是,最终他却被四川大学破例录取,然而没过多久,教他的老师就说:“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 截止到今天,甲骨文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最成熟的文字种类,将我国文字历史直接向上推进了将近一千年。 为历史专家研究商朝时期的文化、经济等方面提供了最权威的资料。 就比如甲骨文中的记载,商朝人能通过算卦等方式来预测天气,这就证明在那个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最原始的“天气预报“系统。 甲骨文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象形”了,文字中的“人、日、月”等,都是通过事物的形状来造字。 而且甲骨文特别难懂,经过考古学家这么多年的研究,也不过只能认全其中1500多个甲骨文字。 可都说高手在民间,在我国还真的有个年轻人对甲骨文的研究几乎深入“骨髓”,小伙子名叫黄蛉。 小时候黄蛉就对古代文学特别感兴趣,所以在高中时期,黄蛉立志想要进入复旦大学研究古文字。 但是因为学习成绩不是太好,第一年高考名落孙山,在“高四”那年,黄蛉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语文老师浦体超。 浦老师也是古文字爱好者,所以对于黄蛉的爱好,更是大力支持,据说在高中时期,黄蛉就已经能认全800多个甲骨文,当年我国已经翻译出来的甲骨文也不过只有1000个左右。 2009年6月份,我国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在黄蛉看来,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好,与其老老实实参加高考,倒不如在高考中创新一番。 正是抱着“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心态;在当年的高考中,黄蛉直接用甲骨文写了一篇作文。 万万没想到,这一次黄蛉还真的赌对了。 因为作文中所使用的文字太奇葩,虽然都不认识,可看起来却像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为了避免耽误人才,改卷时,相关人员只能请来专家辨认字体。 这一辨认发现黄蛉所用的字体竟然是纯正的甲骨文,可是因为黄蛉写的作文严重偏离题纲,最后只得了6分。 黄蛉的事显然成为当年最大的热点,事情发生后,许多媒体记者涌入黄蛉家,甚至有人称这篇作文为“最牛高考作文”。 不过黄蛉的做法也让专家们看到他身上的文字天赋,经多个部门协调,最终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将其录取。 对于这样的人才,学校格外重视,还专门给他派了一名老教授指导学业。 可谁能想到,学习期间黄蛉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教授也是恨铁不成钢。 教授曾说过“黄蛉太浮夸,靠不住,根本沉不下心来钻研甲骨文”。 热度过去后,黄蛉的神话也就此被终结,现在的黄蛉已经销声匿迹,媒体也很少会有关于黄蛉的报道。 甚至在2012年,教育部曾经出台文件,禁止在高考中使用非规范性文字,这和黄蛉或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和黄蛉一样想要创新的,还有江苏的王云飞,2010年的高考中,王云飞的作文通篇采用文言文形式,而且里面还加入了大量的生僻词汇,这无疑成为当年最具争议性的作文。 可是和黄蛉不一样的是,王云飞因为形式创新、内容扑题几乎获得满分,事后王云飞还被南京大学录取。 如今的王云飞已经成为文化名人,在许多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所以说初心很重要,对于文学行业来说,只有踏实钻研,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远。 甲骨文里藏着千年智慧,可如果只当成炫耀工具,不潜心钻研,再神的符号也终会蒙尘。 教育从来都是“狂”与“实”的平衡木,走稳了,才能不负才华。#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0 阅读:0
布丁小美女

布丁小美女

布丁小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