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不客气的,美元能撑到现在,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元为什么能保持现在的地位?看看中美利差变化就能发现端倪。 去年九月份有个重要数据,当时美国利率比中国高1.7%。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同样存钱,在美国能多拿1.7%的利息。 但接下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从去年九月到现在,美国连续三次降低利率,把最高档的利率从5.5%降到了4.5%。按理说两国利息差应该缩小,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 用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作比较,中美利差不仅没缩小,反而从1.7%增加到2.8%。 这里需要解释下什么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简单说就是买这个国家十年国债能拿到的利息,这个数字被看作最安全的投资收益标准。 现在美国降息后,两国利差反而拉大超过1%,说明我们的降息动作比美国更快更猛。 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资金流向。钱总是往利息高的地方跑。就像买菜会挑新鲜的一样,资金选择投资地只看利益得失。现在中国利息降得比美国多,等于主动缩小了自己的吸引力。 这就导致留在美国股市和债市的大量资金很难找到更好的去处。 其实这个现象背后有个重要事实:我们在帮美国稳住金融市场。 试想要是中国不跟着降息,或者少降点利率,中美利差就不会扩大这么多。那样的话美国降息可能导致资金外流,美元地位就会动摇。 实际情况是中国主动加大降息力度,相当于给美国市场装了稳定器。 那些原本可能离开美国的资金发现,去其他国家也没有更高利息可赚,自然选择留在美国市场。这就解释为何美国降息后,国际资本依然愿意持有美元资产。 这个过程中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美资金变得"无处可去"。 原本能去欧洲、日本或新兴市场的钱,发现其他主要经济体也在降息。特别是中国大幅降息后,利差优势反而倒向美国,相当于在帮美元撑场子。 可能有疑问:我们自己吃亏了吗?从资金流向角度看确实如此。 主动扩大利差相当于让本国资金外流压力增加,但客观上也维持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平衡。特别是美债市场需要持续的资金流入才能稳定,我们现在这种做法等于间接提供支持。 还有更让人意外的细节。经过三次降息后美国基准利率从5.5%降到4.5%,如果中国同期降息幅度更大,意味着我们的经济政策更倾向于刺激内需。 这种策略既考虑国内经济需求,又无意中配合了美元稳定的需要。 透过现象看本质,两国的战略选择反映出不同的价值排序。我们的降息政策始终以托住基本民生为底线。就像抗洪时先加固堤坝,政府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住就业岗位,通过补贴降低生活成本守护万家灯火。 而美国的决策机制受资本影响过深。华尔街投行的游说经费是医疗机构的8倍,这导致政策更多考虑金融市场反应而非百姓需求。 得克萨斯州农民布莱恩抱怨:"大豆价格跌了三年,政府补贴都进了农业公司的口袋。"类似现象在能源、医药等领域普遍存在。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在深刻变革期,中国的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全能够在复杂变局中走出稳健道路。 当某些国家还在为资本利益争吵不休时,我们已经用降息带来的资金活水,浇灌出民生改善的丰硕成果。这份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智慧,正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钥匙。
说句不客气的,美元能撑到现在,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元为什么能保持现
迎丝聊历史
2025-05-22 16:50:00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