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著名作家老舍被妻子举报,随后被一群人带走,刑讯殴打了一整天。傍晚,老舍遍体鳞伤回到家,但无论他怎么敲门,始终没有人为他开门。老舍在黑暗中徘徊了许久,最后绝望地投湖自尽。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穷的满族家庭。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战死,母亲靠做针线活养活他和姐姐。生活的苦让他早早就懂事,1913年考进北京师范学校附属中学,但因为经济原因没读完。后来他考进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当了小学老师,还做过最年轻的小学校长,挺不容易的。
1924年,老舍得到机会去英国伦敦大学教汉语。在那儿待了五年,接触到西方文学,尤其是狄更斯的小说,对他影响特别大。他开始写小说,像《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都是那时候的作品。《二马》讲的是在伦敦的中国父子俩,生活艰难还受歧视,写得挺真实。后来他回国,1930年在北京认识了胡絜青,两人通过朋友介绍慢慢熟悉,1931年结了婚。
婚后他们搬到济南,老舍在齐鲁大学教书,胡絜青也在中学教文学。1933年到1937年,他们有了三个孩子,分别是女儿舒济、儿子舒乙和另一个女儿舒雨。那段时间老舍创作特别多,1936年在青岛写出了《骆驼祥子》。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人生,反映了当时北京底层老百姓的苦日子,特别接地气,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胡絜青一直很支持他,帮他整理稿子、管家务,让他能安心写作。
老舍的写作风格很特别,用的是大白话,尤其是北京味儿十足的语言,读起来特别亲切。他的作品不光写穷人的生活,还批判社会的不公平,像《茶馆》里通过一个小茶馆展现了几十年社会变迁,深刻又耐人寻味。他写的东西不光在中国火,还被翻译成好多语言,影响特别大。 1966年8月23日,老舍的命运彻底变了。
那天是夏天,北京特别热,街上气氛也很紧张。一群人冲进老舍家,把他带到孔庙前面批斗。当时正值政治动荡,老舍被扣上帽子,150个女学生围着他,用木棒和皮带打了好几个小时。他被打得满身是伤,眼镜掉了,衣服也破了,一直熬到晚上才放回来。胡絜青听说后赶紧去接他,把他弄回家。
回到家后,老舍身体已经撑不住了,满身伤口,疼得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他一个人悄悄出了门,去了太平湖。那天他坐在湖边待了一整天,没吃没喝,晚上自己走进了湖里。8月25日早上,有人发现他的尸体漂在湖面上,手里还攥着几页抄的诗。
老舍的死特别突然,也特别惨。他的家人说是胡絜青举报了他,但具体为啥举报,至今也没个准信儿。有人说可能是她受了压力,有人觉得是夫妻关系出了问题,但真相到底是啥,谁也说不清。那时候社会乱糟糟的,知识分子被批斗很常见,老舍也不是唯一一个受害者,可他选择结束生命,还是让人觉得特别唏嘘。
胡絜青是老舍的妻子,1930年认识老舍时,她还是北师大的学生,家里条件不错,挺有文化。她和老舍结婚后一直挺恩爱,俩人一起经历了挺多困难。她不光管家,还会画画,后来跟齐白石学过画,挺有才华的。平时老舍写东西,她就在旁边帮着整理,俩人感情看着挺好。
但到了1966年,事情变得复杂了。有人说胡絜青举报了老舍,把他推向了红卫兵。这事儿听着挺让人意外,毕竟他们结婚几十年了,咋会走到这一步?有说法是她被逼的,那时候不配合可能自己也得挨整。还有人猜是他们之间有啥矛盾,可具体是啥,没人能证实。胡絜青后来也没公开解释过,这就让老舍的死更蒙上了一层雾。
老舍死后,胡絜青带着四个孩子过得特别艰难,被贴上“反革命”家属的标签,日子不好过。不过她没放弃,把老舍的手稿藏起来,保住了不少珍贵的东西。1978年老舍平反后,她和孩子们把这些手稿拿出来,让老舍的作品又活了过来。她一直活到1980年代,晚年也没多提那段往事,挺低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