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一位印度桥梁专家看到湖南的淘金桥后,开口嘲笑中国:“中国人造个桥连图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5-26 15:13:07

1999年,一位印度桥梁专家看到湖南的淘金桥后,开口嘲笑中国:“中国人造个桥连图纸都拿反了,就这还基建强国?”但很快,他就为自己的狂妄而道歉。 1978年,新邵县要修座桥连通木鱼塘峡谷,这地方两岸的岩石是砂质叶岩,风一吹都能掉渣子。省里派来的勘测队直摇头,说这地质条件根本没法造普通桥梁,县里急得火烧眉毛,最后把任务交给了县交通局的技术员吴琦瑛。 要说这吴师傅,正经学历就念到初中,可人家硬是靠啃书本自学成才,在局里干了二十多年,经手的工程从没出过岔子。 吴琦瑛带着测量队在山谷里转悠了半个月,白天扛着仪器爬山头,晚上就着煤油灯画图纸。木鱼塘这地方,河床宽80米,两岸山体坡度接近70度,要按常规法子修桥,光打地基就得花上大半年。 更头疼的是县里给的预算就100万,搁那时候连修个普通石拱桥都不够。 有天夜里,吴师傅翻资料时瞅见国外有个“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他盯着图纸琢磨到天亮,突然拍着大腿喊:“有了!把拱圈倒过来架!” 原来他想到把拱形结构倒置在桥面下方,用钢索把桥面和拱圈连成整体。这么一来,既不用在脆弱的两岸打深地基,又能省下大笔材料费。 设计方案报到省里,专家们看了直嘬牙花子,有位老工程师拿着图纸横竖看了三遍,最后憋出来句:“小吴啊,你这图没拿反吧?” 吴琦瑛也不急,搬出厚厚两摞计算书,把受力分析、材料强度、施工方案讲得明明白白。省里最后批了方案,不过还是加了条备注:建成后观察三年再通车。 1980年,施工队进场了,工人们看着施工图直犯嘀咕,这桥墩咋修在桥面上头呢?吴琦瑛天天泡在工地,手把手教工人绑钢筋、浇混凝土。 最悬的是吊装拱圈那天,三十多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晃晃悠悠悬在半空,底下就是60多米深的峡谷。老吴攥着对讲机的手心全是汗,直到构件稳稳当当落在支座上,才发觉后背都湿透了。 大桥落成那天,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来看稀奇,有拄拐棍的老汉绕着桥头转了三圈,嘴里念叨:“这桥倒着长,能结实吗?” 连县里派来的验收组都不敢轻易签字,最后还是老吴亲自开着装满石料的拖拉机,在桥上来回跑了二十趟,大伙儿才把心放回肚子里。 要说这桥真正出名,还是1999年的事,那年有个印度桥梁专家来华考察,在学术会议上看到淘金桥的照片,当场笑出了声:“中国同行把图纸拿反了吧?” 这话传到国内,工程界炸了锅,湖南省交通厅专门派人带着全套资料去印度交流,等那个专家看完结构图,第二天就写了道歉信,说这是“桥梁史上的创举”。 要说这桥到底有啥门道,内行人能讲出个四五六,普通拱桥的拱圈在下头承重,淘金桥偏把拱圈倒扣在桥面上方。桥面用24根钢索吊着,另一头锚固在两岸山体里。 这么设计有三个好处:一是省了深挖地基的钱,二是利用山体当天然桥墩,三是整个结构自成体系,哪个部件坏了都能单独修。后来交通部的检测报告写着呢,桥体混凝土标号达到C40,比设计要求还高两级。 吴琦瑛后来成了全国劳模,可他还是天天往工地跑,有人问他当初咋想的,老头嘿嘿一笑:“穷地方办事就得穷琢磨。山里石头脆,咱就学竹子随风倒,钢索贵,咱就自己轧钢筋。 要说秘诀,就是拿脚底板丈量土地,拿算盘子抠出效益。”这话糙理不糙,淘金桥从设计到完工,愣是没超支一分钱。 四十年过去了,这座“倒拱桥”经历了无数次山洪、地震,连栏杆都没歪过。现在桥头立着块石碑,刻着当年参与建设的237个民工名字。 信源:《吴琦瑛-洞口县当代人物专题》

0 阅读:1
寒梅傲骨雪中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

寒梅傲骨雪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