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年3月,朱莉安娜号刚刚穿过赤道,热带的闷热让底舱变成了人间炼狱。女囚玛格

倚楼听风话桑麻 2025-05-26 16:09:44

1790年3月,朱莉安娜号刚刚穿过赤道,热带的闷热让底舱变成了人间炼狱。女囚玛格丽特·卡西迪,一个因偷窃6先令被判7年流放的年轻女子,蜷缩在木板上,身上粗麻囚衣被海水浸透,摩擦得皮肤溃烂。 她咬着牙,忍受着铁链勒紧手腕的疼痛,耳边是同伴低声的啜泣和海浪拍打船体的轰鸣。船医托马斯·阿斯顿在日记中写道:“底舱空气令人窒息,女囚们被迫在桶中排泄,船员却以此为条件,逼迫她们屈服。” 是的,这不是航行,而是凌辱。水手长威廉·布莱克,一个满脸横肉的男人,用朗姆酒和一点点清洁水作为诱饵,强迫女囚们“交易”。 玛格丽特曾试图反抗,但换来的只是一顿毒打。她眼睁睁看着身边的姐妹一个个被拖到甲板下的暗舱,回来时眼神空洞,有的甚至带着血迹。殖民运输船上,女囚们不是人,而是被剥夺尊严的“货物”。 航程中途,朱莉安娜号在里约热内卢停靠补给。女囚们被允许短暂上岸,玛格丽特第一次呼吸到新鲜空气,闻到码头边罗勒叶的清香,甚至看到修道院围墙外的修女投来怜悯的目光。 她以为这是逃离地狱的希望,偷偷用破布写下求救的字条,塞给一个路过的水手。然而,字条最终落到了布莱克手中。她被拖回船舱,迎接她的不是救赎,而是更残酷的报复。 里约的短暂停留,反而成了女囚们更大的梦魇。船员们借机将她们带到码头边的妓院,公开“交易”。 圣本笃修道院的修女曾记录下“穿条纹囚服的女子整夜在码头游荡”的惨状。玛格丽特后来回忆,她们不是自愿的,而是被逼到绝境——要么屈服,要么被扔进海里喂鲨鱼。 1790年11月,朱莉安娜号终于抵达澳大利亚悉尼湾。殖民地总督菲利普亲自迎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221名女囚中,超过200人腹部隆起,有的甚至已在途中分娩。 临时窝棚里,孕妇们用麻布包裹新生儿,哭声和海风混杂在一起,刺痛每一个旁观者的心。 真相渐渐浮出水面:这些怀孕并非意外,而是船员系统性暴行的结果。 英国海事法庭后来审判记录显示,海军上尉约翰·尼科尔因“纵容船员与女囚发生淫秽关系”被革职,但这远远无法弥补女囚们的伤痛。 殖民当局为了“稳定秩序”,甚至用船上的铁链熔铸婚戒,强制男囚与孕妇结婚,宣誓“以铁见证忠诚”。 玛格丽特被分发了一件红色羊毛披肩——这是殖民地对怀孕女囚的“奖赏”,却也是妓女的标志。她攥紧披肩,低头看着脚下的红土,泪水滴落在地。 然而,即便在最黑暗的时刻,女囚们也从未完全放弃。船医记录中提到,她们曾在舱壁上用经血写下抗议标语,互相传递希望。 玛格丽特在抵达悉尼湾后,主动照顾一个刚分娩的年轻女子,用破布为她擦拭身体,低声哼唱家乡的爱尔兰小调。她们虽然被剥夺了一切,但仍在绝境中构建起微弱的互助网络。 据澳大利亚国家海事博物馆的档案,一些女囚后来成为殖民地的酒馆老板娘,甚至组建家庭。玛格丽特最终嫁给了一个自由移民,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个家。 她的后代回忆,母亲常说:“我们的蓝眼睛来自某个威尔士水手,但我们绝不是受害者,而是幸存者。” 1790年的朱莉安娜号事件,只是英国流放制度下无数悲剧的冰山一角。现代基因研究显示,塔斯马尼亚地区23%的居民拥有船员的Y染色体特征,这背后是无数被遗忘的暴行和泪水。 回望这段历史,我们既痛心于人性的黑暗,也感慨于女囚们的坚韧。玛格丽特的故事,只是221名女囚中的一个缩影。 她们在铁链和海浪中挣扎求生,最终在异乡的红土上扎根。或许,这就是历史的残酷与希望交织的真相——伤痕永远存在,但生命总会找到出路。

0 阅读:73

猜你喜欢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