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挺让人感慨!黑龙江大庆,男子王某生前贷款20万,本想改善生活,结果还了9期利息就因病离世了。银行催债无果,直接把王某的父母、老婆孩子都告上法庭。法院审理后,发现王某遗产得先分一半给老婆,还得给孩子留生活费,能用来还债的就剩5万多。最终法院判决,王某父母和老婆用这5万多还债,驳回未成年子女清偿债务请求。
据5月26日九派观天下报道,男子王某,原本也是个有奔头的人,想着通过贷款改善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就向银行贷了20万。
这钱到手后,王某也是兢兢业业地还着利息,可谁能想到,命运弄人,还了9期利息后,王某就因病撒手人寰了。
王某这一走,可把银行急坏了。银行催债催到家里,才发现人已经没了,只留下一堆遗产和两个未成年孩子。
银行哪肯就这么算了,这贷款还没还清呢,于是直接一纸诉状,把王某的父母、老婆孩子都告上了法庭。
王某的家人接到法院传票,那心情别提多复杂了。王某的老婆觉得特别委屈,自己老公刚走,就摊上这么个事。
她跟银行的人哭诉:我老公走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的,这日子本来就难,你们还来催债。
王某的父母也是唉声叹气,觉得儿子走了,还留下这么个烂摊子。
银行这边也有自己的说法,他们觉得贷款合同白纸黑字写着呢,王某借了钱就得还,现在人走了,他的家人就得承担这个责任。
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脸严肃地说:我们也是按规矩办事,这贷款不能就这么没了下文。
法院受理了这个案子后,就开始仔细调查。经过一番核算,发现王某的遗产得先分一半给他的老婆,毕竟这是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
而且,还得给两个未成年孩子留出足够的生活费,保障他们未来的生活。这么一算,能用来还银行贷款的就只剩下5万多了。
从债务清偿主体来看,银行将王某的父母、妻子和未成年子女均列为被告,要求其承担还款责任。但依据法律规定,并非所有继承人都需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未成年子女处于特殊的成长阶段,需要足够的经济支持来保障其基本生活和教育,不能因被继承人的债务而过度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对于王某的父母和妻子,他们作为继承人,在继承遗产的范围内承担债务清偿责任。
王某的遗产首先需要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分配,先分一半给妻子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再为未成年子女留出必要的生活费用。
这一分配方式既遵循了法律对夫妻共同财产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规定,也明确了可用于清偿债务的财产范围。
王某父母和妻子在继承遗产后,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债务,这是法律对继承人责任的明确界定,既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避免了继承人因被继承人的债务而陷入过渡困境。
从清偿范围来讲,法院认定能用于还债的遗产只有5万多元。这是经过严谨的财产核算和法律适用得出的结果。
在处理此类债务清偿案件时,必须准确界定遗产范围,并充分考虑各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法律规定。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继承人都列为债务清偿主体,也不能忽视未成年人的特殊权益。
最终,法院一锤定音,判决王某的父母和老婆用这5万多元来清偿贷款,驳回了未成年子女清偿债务的请求。
听到这个判决结果,王某的老婆忍不住哭了起来,她觉得这日子太难了,老公走了,还得还债。王某的父母也是一脸无奈,他们没想到儿子走了,还留下这么个麻烦事。
银行太不近人情了,人家家里都这么困难了,还追着要债。
其实,贷款就得有还的准备,不能因为人走了就不还了。
贷款可得谨慎,得考虑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身后事也得提前规划好,不然一旦出了意外,家里人可就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