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为什么如此精准?全靠这位身穿5块钱背心的老人!他曾用18月就破解了“钱学森密码”,实现了导弹“指哪打哪”,这可是连美国科学家都无法完成的研究 ,他却做到了。他就是中国激光陀螺之父,高伯龙院士。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导弹在越南战场上展现出惊人精准度,这种战斗力背后藏着个手掌大小的核心部件——激光陀螺仪。 当钱学森将两张写着激光原理的纸交给国防科大时,整个中国只有一个人能看懂这张“天书”,他就是穿着五块钱背心、脚踩解放鞋的高伯龙。 1928年出生在广西的高伯龙,从小就泡在父亲书房里看科学典籍,16岁那年日本鬼子打到家门口,这个文弱书生竟瞒着家人报名参军,扛着步枪在湘西大山里和鬼子周旋。 仗打完了,他拍拍身上尘土重回课堂,硬是以广西状元的身份考进清华物理系。毕业时苏联专家来挑人,指着他说:“这个小伙子,我们要带到莫斯科培养。” 然而,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政审没通过,只能留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当教书匠。 1971年,44岁的高伯龙在国防科大的平房里盯着那两张泛黄的纸片,钱学森留下的激光陀螺原理,美国人已经搞了十年,我们连个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 教研室主任老张递给他一包大前门香烟:“老高,全中国就指望你了。”高伯龙把烟往桌上一拍,抄起粉笔在黑板上画满公式,对着二十几个技术员说:“美国人用十年,咱们三年就要搞出来!” 这话可不是吹牛,当时全国搞激光陀螺的院所都卡在“闭锁效应”这个技术难关,高伯龙带着学生吃住在实验室。 没有精密机床,他们用砂纸手工打磨镜片,缺检测仪器,自己造出个土法透反仪。 有回做镀膜实验,老高三天三夜没合眼,最后累得趴在镀膜机上睡着了,学生们蹑手蹑脚给他披军大衣,生怕惊醒这位“人肉陀螺仪”。 1984年,北京传来消息:美国放弃同类激光陀螺研究,教研室炸了锅,有人说咱们也别白费力气了。 高伯龙把茶杯往桌上一顿:“他们搞不定是选错了路子!咱们的四频差动方案才是正途!”这话后来被写进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颁奖词。 果然10年后,当中国首台全内腔激光陀螺仪通过鉴定时,现场的老专家们摸着温热的机器外壳直抹眼泪。 1991年,海湾战争直播让高伯龙急红了眼,看着电视里“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整宿画图纸。第二年,他带着新研制的旋转式惯导系统直奔戈壁滩。 那年夏天,安装新型激光陀螺的导弹在南海试射,八发八中创下人民海军历史记录。消息传回实验室,学生们看见平时严肃的高院士偷偷抹了把眼角。 新世纪来临那年,72岁的高伯龙又盯上了光纤陀螺,别人劝他该享清福了,老头儿眼睛一瞪:“导弹打不准,我死了都闭不上眼!” 2008年冰灾停电,他裹着军大衣摸黑改程序,老伴儿拿着手电筒在旁边当人肉台灯,最后搞出那个绿光激光器时,德国同行来参观,摸着仪器直问:“你们真没偷技术?” 2014年央视记者去采访,撞见高伯龙穿着领口磨破的白背心在编程。这段画面在网上炸了锅,网友叫他“背心院士”,他却摆摆手:“搞科研穿那么讲究干啥?” 3年后的冬天,89岁的老人在病床上还在改论文,直到心电监护仪变成直线。整理遗物时,学生们在他抽屉里发现23本写满公式的笔记本,最新那本的扉页上还记着新型量子陀螺的构思。 如今北斗卫星在天上定位误差不到一米,东风快递指哪打哪,这些国之重器的“眼睛”里,都闪着高伯龙留下的激光。 信源:上观新闻【中国梦实践者】“背心院士”高伯龙:一生为激光陀螺旋转
中国导弹为什么如此精准?全靠这位身穿5块钱背心的老人!他曾用18月就破解了“钱学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5-27 15:27:2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