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网约车 “双追责” 频现,平台司机都挨罚,平台仅引导建议办理?

10 月的网约车行业罚单密集落地,一案双罚、平台司机都成了主要追责对象。10 月 22 日,云南红河州交通运输部门通报,

10 月的网约车行业罚单密集落地,一案双罚、平台司机都成了主要追责对象。

10 月 22 日,云南红河州交通运输部门通报,滴滴出行红河分公司因长期向无证车辆和驾驶员派单,被依法罚款 1 万元,公司负责人温某某还因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被立案调查 —— 这是当地首次对网约车平台负责人启动追责,实现 “企业 + 责任人” 双重惩戒。

仅 11 天前,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刚对滴滴平台作出处罚,因平台存在线上登记车辆与线下实际服务车辆不一致、纵容司机非法营运等问题,处以 5000 元以上 1 万元以下罚款。

与此同时,信阳市在 10 月 9 日至 16 日的执法中,查实滴滴平台允许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司机接单,关联案件已依法处理;湘潭市 10 月下旬曝光的两起无证营运案中,涉事司机均通过主流网约车平台接单,平台因审核疏漏被列入整改名单。

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10 月已有近 10 家平台分公司因同类问题受罚,罚款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部分地区还同步采取了责令整改、暂停部分区域服务等强制措施。

但处罚并未改变平台的宽松审核策略。海报新闻记者致电滴滴客服获悉,目前平台在司机注册阶段仅要求上传驾驶证和行驶证,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这 “双证” 并无硬性要求,仅作 “建议办理” 的引导。

其他主流平台也延续了类似做法,注册页面未设置合规证件上传的强制门槛。

硬查证件要花多少钱?不是扫个身份证那么简单,得核验司机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和车辆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这 “双证” 需要对接公安、交通等多部门系统才能辨明真伪。各地部门的数据未完全连通,平台得逐个城市沟通对接,技术团队改代码、维护系统都需要资金投入。还得配备专人负责后续核查 —— 证件过期要提醒更新,模糊照片要核对补拍,疑似伪造的证件要逐一核实。有平台内部人士透露,若实现全国范围的严格审核,仅审核团队就需新增数千人,一年开支可达数亿元。对不少仍未盈利的平台来说,这笔投入是不小的负担。

更让平台顾虑的是司机流失。当前网约车平台竞争激烈,若一家平台强制要求证件合规,司机很可能转向审核宽松的竞品平台。去年某二线平台曾尝试清退无证司机,两周内接单司机减少三分之一,订单量下降近三成,用户因叫车困难流失,最终只能放宽审核标准。平台不敢率先收紧要求,否则相当于主动让出市场份额。

技术层面的难题也客观存在。人脸识别虽普遍应用,但在强光、逆光环境下存在一定误判率;司机容貌因体重变化、留胡须等发生改变时,系统可能无法准确识别,仍需人工核对。更关键的是,部分三四线城市交通部门的系统尚未完全电子化,平台只能查看司机上传的证件照片,难以辨别 PS 伪造或过期的证件。严格审核要么可能误拒合规司机,要么仍会遗漏无证人员,容易引发新的问题。

至于罚款,平台在成本核算上有自己的考量:像信阳、湘潭这类案例中,单次罚款多在几千元到数万元,看似金额不小,但与数千万元的审核系统投入相比,仍属可控范围。而且罚款并非高频发生,而审核系统一旦搭建,无论是否有证件需要核查,都要持续投入维护资金。此外,收集司机身份证、驾驶证等敏感信息后,平台需承担隐私保护责任,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不仅面临处罚,还会影响用户信任,这也让平台倾向于减少信息收集,降低风险。

最终受影响的还是两类人:合规司机需承担办证费用和年审成本,无证司机无需额外开支,还能通过低价接单抢占订单,导致合规司机积极性下降;乘客乘坐无证车辆,若发生事故,平台可能以司机无证为由推卸责任,司机则称平台允许接单,但最终责任罚款却都实打实的落下来了。

平台严格监管的代价过高 —— 既耗资金,又费人力,还可能流失司机和用户。要推动平台落实审核责任,需先解决这些现实难题:比如打通各地部门的数据接口,降低平台对接成本;通过简化流程、补贴等方式鼓励司机办证,减少平台的司机流失顾虑。否则仅靠罚款,平台仍会选择宽松处理 —— 毕竟没有哪家企业愿意做亏本又麻烦的事。

评论列表

筑梦
筑梦 2
2025-10-25 02:03
想逼迫大家去工厂打螺丝,4-5000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