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 年五月的颍水岸边,刚到顺昌(今安徽阜阳)的刘锜正盯着水面发呆。这位新任东京副留守率部北上赴任,没想到前脚刚靠岸,后脚就传来噩耗:金军撕毁和约攻破开封,前锋已到三百里外的陈州,顺昌成了挡在江淮前的最后一道屏障。
“凿沉船只,加固城墙!” 刘锜的命令掷地有声。他带着两千 “八字军” 主力和八千地方武装,把全家老少搬进庙里,门口堆上干柴:“城破之日,便烧我全家!” 百姓见将军拼命,纷纷扛着锄头来筑城,六昼夜就把城墙加高三尺,城外还挖了深壕,筑了藏兵的羊马垣。
五月二十五日,金军游骑摸到城郊,刚要探头就被宋军伏兵活捉。从俘虏嘴里,刘锜摸清了底细:韩常部三万人在白龙涡扎营,毫无防备。当天夜里,千名宋军衔枚疾走,摸到金营一把火点燃帐篷,睡梦中的金军乱作一团,被杀得尸横遍野。
三天后,三万金军兵临城下。看着顺昌低矮的城墙,金军指挥官狂笑不止,催着士兵抢吊桥、架云梯。可刚冲到护城河边,城上突然箭如雨下,金军成片倒下。正当他们后撤时,城门 “吱呀” 大开,宋军步兵挺着长枪大斧冲杀出来,把金军赶进颍水,溺死者不计其数。
六月初二的雷雨夜,更成了金军的噩梦。骁将阎充带着五百壮士摸到金营,约定 “见电光则起,无光则伏”。闪电划破夜空时,宋军挥刀砍杀;黑暗降临时,他们立刻潜伏。金军在雷声中分不清敌我,竟互相砍杀起来,等到天明,营地早已空无一人。
消息传到开封,金兀术(完颜宗弼)气得摔碎酒杯。他亲率十万精锐,带着号称 “不可破” 的铁浮屠(重甲步兵)和拐子马(轻骑兵),七天疾驰一千二百里杀到顺昌。看着城垣,金兀术轻蔑地吐口水:“这般破城,用靴尖就能踢倒!”
宋军阵营里顿时起了骚动,有人劝刘锜:“不如南撤,保住性命。” 刘锜拔出佩剑砍断桌角:“顺昌一丢,江淮不保!今日唯有死战!” 他早派了曹成二人故意被俘,让他们散布 “刘锜只懂享乐,不会打仗” 的假消息。金兀术果然上当,留下攻城器械,带着轻兵就冲了过来。
六月初九的正午,颍水两岸像被烈火烤着。金兀术带着铁浮屠列阵,铠甲反射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可宋军却躲在羊马垣下乘凉,任金军怎么叫骂都不出战。等到日头偏西,金军人困马乏,不少人跑到河边喝水 —— 他们不知道,上游早已被下了毒。
“出击!” 刘锜一声令下,五百精兵从西门佯攻,吸引金军注意力;五千主力突然从南门杀出,直扑金兀术的中军。宋军手里的长斧专砍马腿,长枪专挑铁浮屠的缝隙,受伤的金军倒在地上,瞬间被后面的人马踩成肉泥。
暴雨来得猝不及防。已经中毒的金军在泥水里挣扎,宋军却越战越勇。刘锜又派百余骑兵昼夜袭扰,金营里天天有人喊 “宋军来了”,士兵们连觉都不敢睡。到了十二日,金兀术看着倒下的士兵,终于扛不住了,带着残兵往开封逃去,一路上丢盔弃甲,连粮草都顾不上拿。
这场仗打得有多解气?史书里说金军 “震惧丧魄”,甚至想把燕京以南的土地都放弃。刘锜用一万兵力,硬生生打垮了十万精锐,靠的不是运气,是破釜沉舟的决心,是借天时地利的智慧,更是军民同心的力量。
那些在烈日下守城的士兵,那些给宋军送水的百姓,他们没有铁浮屠,却有比铠甲更坚硬的骨气。正是这股骨气,撑起了南宋的半壁江山,也让 “顺昌大捷” 成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