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塞进手机:「华米OV」谁能领先?
荣耀、华为、小米、OPPO、vivo已在大模型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进展,后续要在该领域保持竞争优势,它们需要不断花钱买「弹药」。
国内「百模大战」的下半场战事正酣,主角由互联网平台大厂变成手机大厂。
经过一波大模型浪潮的洗礼,巨头逐渐冷静,纷纷把变现当作头等大事。在各家大模型公司还在吵到底是to B抑或to C时,智能手机厂商们找到了新卖点。
今年5月,Google推出全新一代大语言模型PaLM2,其参数最小的大模型壁虎(Gecko)可以被部署在智能手机上,打响了把大模型「塞」进手机的第一枪。
随后,荣耀、华为、OPPO、华为、vivo先后以合作或自研的方式推出各款手机大模型,强调体验得到有效升级。
芯片厂商在背后配合,联发科和高通也推出了支持大模型落地手机端侧的芯片。一时间,智能手机上下游产业链集中在这一狂热赛道相遇。
然而,手机大模型远非简单的技术接入,不是把云端的大模型搬到手机端侧即可,而是大模型与底层系统的深度融合。
对于手机厂商而言,单纯发布一个大模型并不算很难,难的是如何在手机有限的空间内最大程度让大模型施展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