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事实不如微软所愿,Windows 10 停止支持:反带动苹果 Mac 销量大增

2025年10月14日,微软正式停止对 Windows 10 的支持。这个日子,对全球近十亿仍在使用该系统的用户来说,不

2025年10月14日,微软正式停止对 Windows 10 的支持。

这个日子,对全球近十亿仍在使用该系统的用户来说,不是什么技术更新的小节点,而是一道实实在在的“断供线”,从此以后,系统不再有安全补丁,不再有官方技术支持,甚至连新软件和新硬件都可能慢慢不再兼容。

微软原本的打算是:用户要么升级到 Windows 11,要么换新电脑。

但现实却没按剧本走。

出人意料的是,这波换机潮里,苹果成了最大受益者之一。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最新数据,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 Mac 出货量同比增长 14.9%,远高于整个 PC 市场 8.1% 的平均增速。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短期波动,而是连续多个季度的趋势延续。

今年第一季度,美国 Mac 出货量甚至暴涨了 28.7%。

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一场静悄悄的用户迁移,很多人在 Windows 10 停服后,并没有买一台新的 Windows 笔记本,而是转身走进了苹果门店。

为什么?这事得从 Windows 11 的“门槛”说起。

Windows 11 虽然是 Windows 10 的继任者,但它对硬件的要求高得有点“不讲武德”。

最让人头疼的一条,是必须支持 TPM 2.0(可信平台模块)。

很多用户发现,自己手里的电脑明明还能流畅运行 Office、上网、看视频,甚至打游戏都不卡,却因为主板不支持 TPM 2.0,被硬生生挡在了 Windows 11 的门外。

这种“能用但不让用”的感觉,就像你车还能开,但加油站突然说“你的油箱型号太老,不给加油了”。

于是,一部分人开始重新考虑:

与其花几千块买一台配置差不多但系统受限的新 Windows 电脑,不如试试 Mac。

尤其是这几年,苹果自研芯片(M 系列)的表现确实亮眼。

续航长、发热低、运行稳,连 Adobe、微软 Office 这些专业软件都已全面适配。

再加上 Mac 和 iPhone、iPad 之间的无缝协作,比如隔空投送、通用剪贴板、接力功能:

对已经用惯苹果手机的用户来说,换 Mac 几乎是“顺手的事”。

企业用户的态度也在悄然转变。

过去,很多公司 IT 部门对 Mac 敬而远之,觉得“不好管理”“兼容性差”“成本高”。

但随着 macOS 的企业级管理工具日趋成熟,加上 Mac 在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期使用成本上的优势,越来越多公司开始把 MacBook 纳入标准采购清单。

有企业 IT 负责人透露,现在采购新设备时,Mac 已经是和联想、惠普并列的选项,不再是“特批例外”。

这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趋势:PC 行业正在从“拼性能”转向“拼体验”和“拼生态”。

过去买电脑,大家比的是 CPU 几核、内存多大、硬盘多快。

现在,这些硬件参数固然重要,但用户更关心的是:

这台电脑能不能让我少操心?

能不能和我手里的其他设备顺畅配合?

能不能用三五年还不卡顿?

苹果恰恰在这几点上占了先机。

M 系列芯片不仅性能强,更重要的是能效比高,这意味着同样一块电池,MacBook 能撑得更久。

N 而且因为软硬件高度整合,系统更新推送快,安全漏洞修复及时,用户几乎不用操心“打补丁”“重装系统”这些事。

O 对普通上班族、自由职业者、甚至中小企业主来说,省下的时间和精力,远比省下那几千块钱更有价值。

当然,Windows 阵营也不是坐以待毙。

联想、华硕、惠普这些厂商也在推新品,而且动作不小。

2025年第三季度,联想出货量同比增长 17.4%,依然是全球第一;

华硕增长 14%,惠普增长 10%。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企业提前囤货。

因为担心美国可能加征进口关税,不少公司赶在政策落地前集中采购。

这种“政策驱动型”增长,可持续性存疑。

更关键的是,Windows 阵营正在押注“AI PC”这个新方向。

新一代 Windows 笔记本普遍配备了神经处理单元(NPU),主打本地 AI 运算能力。

比如实时语音转文字、智能会议摘要、图像生成辅助等功能,已经开始出现在高端机型上。

企业采购部门也确实在关注这一点:

有 IT 负责人明确表示,新采购的设备必须具备足够的 AI 算力,以应对未来两三年可能出现的 AI 工作流。

但问题在于,这些 AI 功能目前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感知并不强。

你很难因为“能本地跑一个 AI 模型”就多花几千块买一台电脑。

反观苹果,虽然也在 M 系列芯片中集成 AI 加速单元,但它更擅长把技术“藏”在用户体验里。

比如照片 App 自动识别对象、Siri 更聪明地理解上下文、甚至键盘输入的预测更准确,这些都不是炫技,而是实实在在提升效率的小细节。

回到 Windows 10 停服这件事,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 PC 行业的结构性变化。

过去,操作系统是绝对的“老大”,用户只能跟着走。但现在,用户有了更多选择权。

当一个系统不再提供安全更新,当升级路径变得复杂甚至不可能,用户就会用脚投票。

而苹果,恰好在这个时间点,提供了足够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

这不是说 Windows 要完了,更不是说 Mac 能通吃市场。

事实上,Windows 在游戏、专业软件(如 AutoCAD、SolidWorks)、企业定制化等领域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不可否认的是,苹果正在从“小众高端”走向“主流可选”,尤其是在创意工作者、教育、中小企业这些场景中,Mac 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

用户习惯的迁移成本,其实比想象中低。

很多人以为从 Windows 切到 Mac 要重新学习,但实际用起来发现,基础操作(上网、办公、看视频)几乎没门槛。

而一旦习惯了苹果生态的流畅和一致,再回去用 Windows,反而会觉得“怎么这么多弹窗”“为什么装个软件还要手动关捆绑安装”。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微软这次“推用户升级”的策略,是不是有点太急了?

Windows 10 自 2015 年发布以来,已经服务了整整十年,积累了庞大的用户基础。

突然一刀切停服,虽然能刺激硬件销售,但也可能把一部分用户“推”向竞争对手。

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承压、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的背景下,强制升级反而可能加速用户流失。

说到底,技术产品的竞争,最终拼的不是参数,而是信任。

用户愿意继续用你的产品,不是因为你功能多强大,而是因为你让他们觉得“安心”“省心”“值得”。

Windows 10 停服本是一次推动生态升级的机会,但结果却意外成就了苹果,这或许值得所有科技公司深思。

未来几年,PC 市场不会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但格局确实在变。

苹果不再只是“做设计的人用的电脑”,Windows 也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好事,有竞争,才有更好的产品,才有更合理的价格,才有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而这一切,或许就从 2025 年 10 月 14 日那天,一个普通用户面对“无法升级 Windows 11”的提示,默默点开苹果官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