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一名美国女性科学家,在进行一项试验时,不慎将两滴化学试剂滴在了乳胶手套上,15秒后,她摘下手套,用大量的水清洗双手,手套是完好无损,可就在这短短的十五秒钟,却宣告了她的“死刑”!
1997年6月,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凯伦·维特哈恩教授因病去世,年仅48岁。
这位在重金属毒性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化学家,生命终结于半年前实验室一次看似平常的操作:
两滴透明的二甲基汞液体意外滴落在她佩戴的乳胶手套上。
1996年12月的一天,维特哈恩教授在实验室里用移液枪小心操作着二甲基汞,这是一种用于校准精密仪器的重要试剂。
突然,移液枪尖端滑落两滴,不偏不倚地滴在她左手的手套表面。
作为一名严谨的科学家,她立即按照标准安全规程处置:迅速脱掉被污染的手套,并仔细清洁了双手。
当时,她并未感觉到任何刺痛或异常,便继续工作。
事后几周,生活也似乎照常。
然而,无形的毒素已悄然潜入她的身体。
几周后,异常初显。维特哈恩开始感到莫名的疲惫困倦,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
起初以为是劳累所致,并未太在意。但情况急转直下——她的平衡感出了问题。
走路变得不稳,不时会撞到门框或家具,身体摇晃难以自控。
紧接着,手指和四肢末端出现麻木刺痛感,视野中出现奇怪的闪光点,持续耳鸣也开始干扰她的生活。这些日益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迫使她于1997年初就医。
医生安排了全面的血液检测。结果令人震惊:
她的血液汞浓度高达4000微克/升,超出安全线数百倍,达到了足以致命的浓度!
维特哈恩被确诊为急性重度汞中毒,紧急入院。
医院迅速启动抢救,采用了当时治疗重金属中毒的主要手段——螯合疗法,希望能将毒素排出体外。但一切为时已晚。
螯合疗法对在她体内肆虐的二甲基汞收效甚微。入院仅三周,维特哈恩便陷入深度昏迷。
最终在半年后逝世。
她的去世根本没有征兆,非常的突然,这让跟多人都猜测其中理由,于是他们展开了调查,发现了二甲基汞的可怕特性。
它们极小的分子结构和极低的表面张力,赋予其超乎想象的穿透力。
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科学家并未充分意识到,这种物质能极其迅速地穿透常见的乳胶、丁腈等乳胶类手套材质,防护时间窗口可能只有短短几十秒。
滴落的二甲基汞在几乎瞬间就穿透了那层薄薄的乳胶屏障,接触到了她手部的皮肤。
更致命的是,二甲基汞是高度“亲脂性”的化合物,这意味着它与脂肪组织有极强的亲和力。
进入血液后,它优先富集于富含脂肪的器官,特别是大脑和小脑。
它不仅能轻松穿过血管壁,更能突破保护大脑的“血脑屏障”,直接攻击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这就是导致维特哈恩教授出现一系列平衡障碍、感觉异常直至昏迷死亡的根本原因。
维特哈恩教授的悲剧以最沉痛的方式震动了全球科学界。
实验室安全规范被立即重新审视和修订。
科学家们紧急测试各种防护材料,最终确定单层乳胶或丁腈手套根本无法阻挡二甲基汞的渗透。
新的安全协议强制要求:
处理此类极端危险的高渗透性有机汞试剂时,必须佩戴高度专业化的复合手套,通常是在常规乳胶手套外再套一层由特殊层压塑料制成的密封手套。
这种“双重防护”策略极大地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维特哈恩教授的不幸逝世,直接推动了对于二甲基汞等剧毒、高渗透性物质防护标准的根本性提升,挽救了无数后续研究者的生命。
为铭记她的贡献与警示后人,达特茅斯学院设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科研奖项。
正常室温下一毫升液体约为22~25滴,也就是一滴约合0.04毫升
用户42xxx71
献身科学研究事业
堂果爸 回复 06-27 20:32
西方众多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不是你这种嘴嗨可以抹杀的! 人类的进步,不是哪国哪个人的事!尊重历史,尊重人类,有那么难吗?
临时用户 回复 06-27 22:23
僵尸吃掉了你的脑子
泊茗888
血液中含量那么高,显然不是只有一次中毒,是累积的
wangmin78 回复 06-29 10:36
4000微克等于四毫克,人的血液在10升以上,也就是血液中有40毫克的汞,总共两滴汞的化合物能有多少汞(和体温计差不了多少),滴在手套中,随即脱掉手套,这么短的时间渗进40毫克的汞,似乎不可能。
wzd195233 回复 06-27 20:44
那有这么多,人只有6升血,汞共24mg,小于一粒芝蔴,足从无解了。
四大令
中央台主持人鲁豫问袁隆平:您认识巩俐不?袁隆平摇摇头说:不认识。鲁豫又问道:您认识周杰伦不?袁隆平又摇头说不认识。鲁豫吃惊地说:您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哎!这是什么世道啊?
kingw 回复 06-27 14:58
那个大头怪的节目上从来没好屁
战忽局专业抬杠处主任 回复 06-27 13:46
这个对话是真实的案例,不是别人编造的段子
人生何处不相逢
按你的算:我查了下二甲基汞相对密度大约3.2,成年女性血液大约4升,2滴若吸收10%,0.04ml/d×2d×10%×3.2g/ml×10³㎎/g÷4L=6.4㎎/L=6400微克/升。事实上,按文中所述二甲基汞的特性,被吸收比例肯定远超过10%,但也肯定不全在血液中,还会存在于其它体液、器官中,此外由于其表面张力很小,1d可能小于0.04ml。所以综合而言,血液中4000微克/升是完全可能的。
涛声依旧123456
这么厉害,搞暗杀不是刚刚的
好人好焚 回复 06-27 12:05
对的,那个最强八零后亲哥哥就是这样被毒死了
零下一度 回复 06-27 17:39
太毒了,不行的!怎么保证杀手自己的安全?打碎了进入水源怎么办。风险太大了,到时候伤人不行,伤己就搞笑了
用户10xxx67
有脑子都不会信这些胡说八道的。第一,事后几周,和确诊急性汞中毒冲突。第二,两滴滴在手套,血液浓度却是4g每升,也就是说她身体汞的浓度是几十几百克?所以案子可能是她声称滴在手套后,被人故意下毒了,所以才是急性中毒而不是慢性,毒量才会这么多[静静吃瓜]
用户10xxx52 回复 07-04 20:52
是4毫克,不是4克,你差了1000倍
苑苑姐 回复 07-08 01:47
别人怎么样不知道,你显然没脑子
用户10xxx67
被谋杀的。声称滴在手套两滴,然后被有心人听到给设计下毒了。事后几周才感觉,去了医院确诊却是急性中毒。重金属大分子穿透不了手套,中毒肯定不是这两滴,不如说重金属液体挥发在空气,被呼吸进入
用户93xxx90 回复 07-02 16:33
你看文不认真,外鬼科学家后来做了测试,得出一层橡胶手套根本阻挡不了,立刻就穿透到里面手掌了
用户10xxx63
你说的是水,他的表面张力很大,才导致只有22滴左右,好多有机溶剂的表面张力非常小,有的一毫升大概几百滴
天才小熊猫
唯一的解法是不是立马把指头切了?
叶好 回复 07-09 15:55
如果没变呢?
叶好 回复 07-12 22:48
还有,如何解?
老胡
一个教授不可能对二甲基汞的性质不了解,乳胶既然毫无防护性,那就是无脑操作,感觉是瞎扯。
舟子 回复 06-29 09:49
[哭笑不得]看好年代,那会还不知道这东西穿透性那么强。你当人类天生是全知的,什么不是有过第一次经验后才懂
机智勇敢的六哥 回复 07-05 02:50
这案例很有名的,自己不知道就说扯淡,你可真行
易博远生物
西方媒体这么无脑吗,血液里汞浓度4000微克/升,成年人血液大概有四升,仅血液中汞含量就有16mg,人的体液占体重的40%左右,在30-40升,人体液汞含量160毫克,文中又说集中在脂溶性的脏器最多,那含量至少是体液的3-5倍吧,那他总摄入量至少1g吧,文中所说的移液枪,微量的在10微升左右,滴出两滴,算0.5微升吧,滴到手套又渗透到手上,还用大量清水清洗,估计进入到手上的总液体0.1微升,我再好奇这0.1微升的溶液怎么把一克的汞溶进去的。太逆天了,发现元素周期表的那哥们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黎明之风LIGHT
献身科学家
随遇而安
科学家死了才发现这玩意的可怕?那提纯这玩意的工厂实验室不知道啊?
零下一度 回复 06-28 04:22
美国原来把镭弄到饮料里,当保健品卖给国民喝。据说比兴奋剂还猛。有些常识可能是其他人用生命换来的。
风舞 回复 07-04 08:20
那造出这玩意的工厂前期应该早死很多人了[抠鼻]
用户10xxx39
狗屁文,明明是这个自己拖着不采取措施,过长时间没有采取措施,还瞬间穿透手套?
用户15xxx16
这个有点假!
10XXXX26
就两滴,还是滴在手套上,就能造成这样结果?我不信!
用户10xxx26
病毒就是这个货研究的吧
用户10xxx91 回复 06-28 11:10
她是研究化学的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看完这个事儿,很明显这个科学家实际是被这种物质给阴谋毒害了,而恰巧在此之前她的手套上被滴了两滴。[并不简单]
哥是文艺禽年
很明显,被投毒了呗。
用户10xxx38
准备拿来杀人的
老林
应该是之前对其特性不了解,防护不到位,长年累月的接触,汞又是很难排出体外的,最后积累到临界浓度发病。绝对不是两滴在手套上就会引起的!此种文章真是误导害人。
用户10xxx31
又一种暗杀手叚问世
吉利
那些杀手集团用这玩意杀人的话,啧啧
用户10xxx38
美国佬,该死
南国秋阳
虽然是美国人不值得同情,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还是值得致敬
Paul-Milan
在乳胶手套里面,再灌注鸡蛋乳清液,一旦二甲基汞滴到手套表面,渗入里面,与乳清蛋白结合凝固,极大减少伤害。
叶落
按这个文章的描述,基本上这个科学家是被别人下毒毒死了。一个别人都要接触的试剂,这样接触,就直接死了
...朋友情
屠呦呦,中国唯一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医学界闪亮的星!
用户10xxx74
这么夸张吗?我有两次发烧不小心折断了水银温度计,有一次在床上折断,以为死定了,过了好几年了,没事,希望一辈子没事
Wangpaishan 回复 07-01 19:49
我小时候还玩过水银,根本不知道有毒、我爸是医生、他也没说过水银不能玩、玩了估计手都没洗[裂开]
用户12xxx35
说剁手的,换了是你们就会剁吧,而且我建议只保留手其余都TM扔掉
用户10xxx97
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平原一點喵
有机汞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吸收的,这都不是剧毒,而是极毒了
云淡风轻
福尔摩斯说这是谋杀,小编说这是脑筋急转弯,UC说这是癔症。
下弦月
应该是长期从事这项研究工作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导致血液汞含量超标,短暂少量接触血液中不会有那么大的量
随意
假的,不可能渗透的那么快。
实话实说
你看过哪个液体扩散是以秒计的,二甲基汞分子运动这么快,却能保持液态,它的分子间作用力该有多强
一路观光
做化学实验出意外病死的很多,专家教授!
Bitbox
伊朗的科学家是不是被这种毒药所杀?[哭笑不得]
用户11xxx10
汞也没那么可怕吧,我曾经把一个水银温度计放在白衬衣口袋中,忘了,放洗衣机搅碎了,我只扔了衬衣,其他衣服和洗衣服用清水又过了一个程序,没什么事。
用户40xxx61
现在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建立在大量科学家献出生命为代价的。
天真咁是年轻
真是个极品大聪明
且行且珍惜
卢俊义就是这东西毒死的吧
风与叶子
如果恐怖分子用水枪去泼水节使坏,真是神不知鬼不觉
用户10xxx87
俄罗斯的邪恶伙计喜欢这物质
Qinz
把头剁了,免得汞毒入脑
缘分的天空
其实原因应该是这个人长期接触这种试剂导致的,并非是这一次失误导致。
用户58xxx00
应该一刀剁掉手
用户10xxx23
蒸发吸收没有查!
用户15xxx16
前段时间网络爆料,一女孩怀孕,说泳池毛病,没发生过性关系的,后来查了,不是真的
李小龙
我单位里用三氯氧磷带两层丁晴手套。
用户10xxx80
制造者有因此中毒的吗?
枪神
暗杀不错
心浪
这些危险品要好好保护吧,无形无质三周后发病,手段太隐蔽了
小日子核污排海无耻
某些致死剂量的数值估计就是某些科学家死了来的
盛斌~益阳
比蛇毒可怕,得马上剁手保命。
大鱼
毒量不准,应该不止这两滴的原因
老李
她搞的是不是供特工用的利器!
世介标准
如果把这种东西用在炸弹上的话是不是会比氢弹更可怕呢
一達
獲得國家賠償2億美元。
用户16xxx19
胡扯
用户18xxx36
厉害
7340362
那这种防护手套带着有何意义?
加钱哥
这东西要是在空中喷洒,消灭一个国家岂不是分分钟的事?
不正常人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她的血液汞浓度高达4000微克/升”,我就想知道,人体有多少血液,二滴二甲基汞到底有多少[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实话实说
作者对滴做了重新定义,一滴就是矿泉水瓶半瓶[捂脸哭]
用户54xxx63
没脑的文章专骗无化学知识的。
大雨中雨小雨
人体会再生和复制汞吗?不长期接触,怎么可能那么严重?肯定是长期违规操作,才会过量接触。
义薄云天
活该,美国到处制造毒离不开这些人
用户15xxx03
肯定不是两滴造成的浓度这么高应该积累了很长时间
高753
该教授为美国暗杀别国首脑,做出来巨大贡献
尛尛
是长期空气吸入碽导致的,题目就是个伪命题。
一路观光
做化学实验出意外病死的很多,专家教授!为科学献身!
有缘人
骗流量来了![打脸]
焰火
人无知很正常,可怕的是无知还总觉得自己啥都懂!
jhzxww
研究这种东西的人都是魔鬼。
春秋冬夏
生化武器!
爱仁者达
应该是:已经吸入气体,皮肤本身就能吸收…
上善若水
伊朗把这装导弹发射到小蚂蚁家会怎么样
ReToucH
似乎不大对
簦鲎倪
做试验都那么危险 那么生产厂家生产的时候工人岂不更危险😨
用户86xxx96
存疑,一个专业人士会拖延治疗?
用户18xxx30
这二甲茎汞是怎么生产运输的呢?如果这东西这么厉害,那生产运输环节的人不早就死绝了?哪还有这等厉害的东两存在于世间?
若不弃,不相离
到底是6月还是12月
无言
这玩意怎么生产的,生产环节没有意外吗
成友
巩俐周杰伦能能和袁隆平相提并论吗?一戏子演过几台戏,一个唱歌的没一首好听的歌,袁隆平对人民的贡献是谁也比不上的。
落月
科学家在1997年的时候还不知二甲基汞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吗,当时的化学已经很发达了吧怎么还只带这种没有防护效果的手套。很多化学工作者的意外事故其实不在于规定流程是否严谨而在于是否严格按照标准流程作业了,很多化学家干久了越不在乎这些有毒的东西,少做几个安全流程只是为了图个省事方便,就跟工地工人不带安全帽不帮安全带一样
老东
一派胡言
畅听未来
用生命的代价为后来者敲醒警钟。
用户59xxx51
我完了,我经常撞门框
剪一段时光
30年过去了,重金属中毒还是这个疗法
秋雨潇潇
妖魔化了,没有这么夸张。实际上是这个科学家一直做与汞有关的试验,可能吸入太多的汞,造成汞中毒
用户10xxx03
是不是呼吸道呢
背负青天
这它猫的是研究毒剂的东西!死了就对了!没死才会害人呢
用户26xxx76
又在骗傻子,学过质量守恒的都知道不可能
小刘
长久积累造成的后果
laolong
有可能吸入挥发性毒气,才中毒的
用户11xxx86
如果这是真的,唐门毒药那算什么。
栾晓强
研究反人类的生化武器必遭反噬!
用户10xxx84
不悍不耍多评论
安全第一
当时立即截肢,能否避免后续的不幸?
ocean伊拉斯图雨晴
累了,给我来杯二基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