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味道 一长武馇酥和糖酥馍 “卖糖酥馍、油酥馍了。”“卖糖酥馍、油酥馍咧。”当你听到这样的叫卖声,是否能唤起在长武生活过或还生活在长武的人们对这两种美食的记忆呢? 记得我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每当早晨八九点钟,常常在家门外就传来糖酥馍,油酥馍的叫卖声。 在那个物质贫瘠的年代,孩子的零食还是很匮乏的。每当听到叫卖声,孩子会向爷爷、奶奶或我讨要零钱,然后飞也似地跑出门去,在馇酥与糖酥馍中给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吃的糖酥馍。 记得卖糖酥馍的是一个大约四五十岁、高而清瘦的男子,总是笑眯眯的,态度很温和,他常常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叫卖,有时候当各家的孩子、大人们刚听到他的叫卖声就出门去买时,他却已骑行远处,声音在飘荡,人已无影踪,真是急性子害死人,常常让买者忍俊不禁,哭笑不得。他在自行车后坐驾上放置着一个椭圆形篮子,把里面的馍馍用干净的白毛巾盖起耒,掀开白毛巾,一排排摆放齐整,黄澄澄、热乎乎、香喷喷的馍馍让围观的孩子们垂涎欲滴,邻里的孩子们大都会缠着大人给自己买一个馍,然后开心的围一起吃,心满意足后蹦跳着跳皮筋去了。 多年后我的孩已长大外出工作,每当问她想吃老家烧鸡还是锅盔馍?她总是说:“给我带几个糖酥馍吧。”无论生活如何改变,糖酥馍对于在外忙碌的她而言,一定有一份香甜与记忆一直莺绕心际,因为它曾丰富了孩子的童年,丰润了她幼小的心灵,所以至今还记得。 如今的长武街道叫卖糖酥馍的声音已无可找寻,在原招待所对面,还有一些固定摊点偶尔遇见。若要味鲜量多,还要向卖者预订,方可制做买到。 日子匆忙,岁月轮番,不记得已有多久都没有再吃到糖酥馍与馇酥了。 今天老家医院的朋友给我带来了一份礼物一一长武的馇酥和糖酥馍,甚得我心,比之于昂贵的点心类,我更喜欢家乡的美食,又因我的孩子也喜欢,自己也喜爱有加,因而甚是感激。 打开记忆中味道的食品袋,一层层油纸里包着的糖酥馍,馇酥的香味扑鼻而来。 如今的糖酥馍,比之于过去,更精致,更细腻,更美味。很面食,很清香。形体是中间是一个长方形,两边半圆的面饼,内心以糖酥为馅,表面金黄、金黄的,外皮酥脆。烤制后的焦香扑鼻,内部柔软香甜,糖的香甜与面粉的麦香完美结合,口感绵软,甜而不腻,在金黄色的馍面上还如点心般缀些许红色,更显吉祥与喜庆,传统又美观。 馇酥外皮酥脆,咬上去有明显的“喀嚓”声,内部馅料软酪,各种馅料与香料互相融合,口感丰富,咸香适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据说长武的馇酥源于公元七世纪的天水塬大战,李世民与薜家父子在此激战,首战失利,再战告捷,天水塬大战后,李世民为安慰将士,体恤民情,发现了能让将士快速恢复体力的馇酥,后广为推广,馇酥便在渭北,关中一带民间流传开来。 后李唐宗室与官员祭祀乾陵,馇酥作为贡品上桌,更加尊定了馇酥在食品中的地位。 长武的馇酥源于郭宏发曾祖父,1987年郭宏发传承父亲手艺,勤于细作研深,1994年被陕西农民报两次报道, 1995年被食友誉为:祖传美食,地方名点,酥软油香,风味独特。 糖酥馍与馇酥馅料不同,做工不同,形状不同,口感不同,前者如一位简单的丽人,唯有麦香与糖的融香。后者如一位成熟的智者,饱经世事,内涵丰富,口感浓重。 无论是糖酥馍还是馇酥,在长武人的传统节日,日常饮食中都很常见,成为长武人餐桌上的常客,传承着饮食文化和民俗传统。也是人们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美食追求的一种方式。丰富着人们的餐桌,丰富了长武人的味蕾,它们都象征着生活的甜甜蜜蜜,长武人常用于走亲访友溃蹭礼品。传递着人们之间的美好情谊,也是长武人童年记忆中的美味,承裁着浓厚的乡愁和文化情感。 在长武的这片热土上,长武人民是勤劳的,智慧的,他们创造出美食种种,有一些已被审批为美食等项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长武尧头水豆腐,鸦儿沟的板板糖。其中长武酥肉属于咸阳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技艺类项目。还有亭口炒面于1916年被列入长武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需传承,美好不遗失。传承技艺,不仅是传承一种手艺,更是守护一段历史,传承一段文化技艺。据说长武的馇酥与糖酥馍也在非遗申报中。 深爱着我们的家乡长武,更迷恋家乡的美食。 因为这里有你热恋的泥土,熟悉的故人,有你血脉相连的亲人,有磨耳的乡音,这里拴住了你的心,也拴住了你的胃,人虽在他乡,胃永在故乡。 快去寻找记忆中的味道,那抹香甜,那份浓香,长武馇酥与糖酥馍会满足你味蕾的若干需求,甚至会让你余香绕梁,三日不绝呢。
记忆中的味道 一长武馇酥和糖酥馍 “卖糖酥馍、油酥馍了。
毛毛雨的生活
2025-06-28 09:23: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