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淮海战役时,发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数据: 在战役开始前,华东野战军共有36.1

有意义的石猴 2025-06-28 11:51:24

在看淮海战役时,发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数据: 在战役开始前,华东野战军共有36.1万人,其中伤亡了10.5万人,但是等战役结束后,华野总兵力却达到了55.1万人。 这是什么意思啊?华野伤亡了10.5万人,为什么人数反而增加了19万人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华野俘虏了大量国民党士兵,这些人经过教育后,都自愿加入了华野,成为华野的“解放战士”。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自愿加入华野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他们在国民党军中备受欺压,没有尊严。 国民党军虽然号称“国民革命军”,但实际上跟以前的军阀部队没什么两样,当官的克扣军饷,作威作福,当兵的只能做牛做马,备受欺压。 比如在这次淮海战役后期,国军被重重包围,只能靠空投物资维持生活,但是,当官的却把这些物资都囤积起来,每天花天酒地,根本不管士兵的死活。 所以,这些士兵一旦被俘虏后,就立即加入了华野,对国民党根本没有什么感情。 第二个原因,就是华野的宣传教育起到的作用。 每次有了俘虏,华野都会进行集中教育,讲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本质区别,共产党是为穷苦百姓服务的,打仗的目的是为了打倒反动派,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而且,华野还会让这些俘虏亲身体验华野部队的生活,人人平等,官兵一致,没有人受欺负,每个人都活得有尊严,让这些俘虏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很多人就踊跃加入华野。 甚至,这些事传到国民党后,很多国军士兵也都偷偷逃了出来,加入了华野部队。 粟裕后来就总结过:“如果没有政治攻势,最后解决敌人就不会这么快,我军的伤亡也会很大,证明攻心为上是正确的。” (参考资料:《毛泽东粟裕与淮海决战》)

1 阅读:39231

评论列表

天蓝水绿

天蓝水绿

75
2025-09-09 14:20

证明一个道理:捉兵不相杀,得民心者得天下。

疯子亦天才 回复 用户64xxx94 09-13 18:45
上党郡原是韩国的领土,跟魏国没啥关系。秦国攻击韩国野王,使上党郡与本土不再接壤成为飞地,韩国君为求停战割上党郡给秦国,但郡守冯亭不愿转而献地给赵国,这才引发了后来的长平之战

用户64xxx94 回复 09-13 08:40
长平背景不一样,上党是魏国割让给秦国,上党不想并入秦国,魏国又守不住,就选择加入赵国,赵国接纳了上党才引发长平大战,最终不仅没得到上党还被坑杀几十万人,国力大减

用户10xxx97

用户10xxx97

9
2025-08-23 12:19

小编的意思是中野主力也是俘虏了?不知道别瞎说!

有人 回复 09-10 14:11
二野三野及地方部队120万人,四野12万人。

悠然 回复 09-10 12:36
肯定,不然能在淮海战役之前的12万变成第二野时28万人。

天河一号

天河一号

3
2025-09-17 20:38

能有这么多在战场上转变成解放战士,起最关键作用的一条是家乡分到了田地,不把国民党打退,分到的土地又要交回给地主还乡团,试想切身利益之下谁能够不积极参加解放军。

猜你喜欢

有意义的石猴

有意义的石猴

有意义的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