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伊朗尴尬,外面的大国也很尴尬,就在于搞不清楚伊朗的长期的国家角色定位,到底是

猫贪余温 2025-07-01 00:17:58

现在伊朗尴尬,外面的大国也很尴尬,就在于搞不清楚伊朗的长期的国家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这个事,可能连伊朗自己都不清楚。 伊朗的角色转变,得从历史说起。几十年前,美国把伊朗当作以色列的 “备胎”,不仅卖 F-14 战斗机,连台湾现在的 “基德” 级驱逐舰最初都是给伊朗准备的。 那时候的伊朗,在中东棋盘上就是美国的一颗棋子。但伊斯兰革命后,一切都变了。霍梅尼那句 “我们不靠西方也不靠东方,我们只是伊斯兰”,彻底改写了伊朗的剧本。曾经的棋子,开始想当棋手。 这种转变,让大国们措手不及。美国没想到,自己扶持的 “备胎” 会变成烫手山芋。更讽刺的是,美国当年对霍梅尼的 “宽容”,间接促成了伊朗的独立。就像现在土耳其的 “居伦运动”,美国的态度总是留着后手,却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核问题是伊朗手里最大的牌,也是最让大国头疼的谜题。从 2015 年伊核协议的签署到 2018 年特朗普退出,这张牌被反复洗牌。 伊朗的态度很明确:解除制裁、允许铀浓缩、承诺不发展核武器,这三个核心问题不解决,免谈。但美国的 “极限施压” 让伊朗一步步后退,从暂停铀浓缩到重启核活动,局势越来越紧张。 更尴尬的是,伊朗的核技术根源居然是美国给的。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为伊朗提供首个核反应堆,还送去武器级浓缩铀。如今,美国却指责伊朗发展核武器,这种 “自己挖坑自己跳” 的戏码,让伊朗在国际舆论中占了上风。 以色列的突袭,让伊朗的角色定位更加模糊。一方面,伊朗坚决反击,宣称对美军基地的袭击是自卫;另一方面,又通过法国总统马克龙传递谈判意愿,强调 “只要以色列停手,就有谈判可能”。这种矛盾的姿态,让大国们摸不着头脑。 以色列的拱火行为更是火上浇油。内塔尼亚胡声称 “伊朗计划暗杀特朗普”,这种真假难辨的消息,显然是在逼着美国下场。 而美国的态度也很微妙:嘴上说不介入,航母却在向中东进发;白宫否认参与袭击,五角大楼的外卖订单却暴露了紧急加班的事实。这种 “口是心非” 的操作,让伊朗更加坚定了 “硬刚” 的决心。 对于大国来说,伊朗的角色定位就像一个黑匣子。俄罗斯想维持在中东的影响力,却不愿直接对抗美国;欧洲想推动伊核协议,却受制于美国的政策;美国想施压伊朗,却又怕局势失控。更尴尬的是,伊朗的 “抵抗之弧” 虽然被以色列 “各个击破”,但地区影响力依然存在。 最讽刺的是,伊朗的 “反介入” 战略让大国们头疼不已。革命卫队海军的 “海上游击” 战术,利用小型舰艇和导弹艇在波斯湾形成 “内层防线”,让美国航母不敢轻易靠近。这种不对称战争,让大国们在军事上占不到便宜,在政治上又无法孤立伊朗。 伊朗自己也在迷茫。一方面,它想通过核问题谈判解除制裁,缓解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地区影响力,继续支持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势力。这种 “既要又要” 的心态,让伊朗在国际博弈中左右为难。 更麻烦的是,伊朗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虽然解除制裁后经济有所复苏,但大部分增长集中在石油行业,无法创造就业。 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与日俱增,而美国的制裁又让伊朗的经济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伊朗的外交政策不得不兼顾国内稳定和国际博弈,进一步加剧了角色定位的模糊性。 伊朗的角色定位问题,短期内看不到答案。大国们还在猜测,伊朗自己还在摸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东的棋局不会因为某一方的妥协而结束。 以色列的 “绝对安全” 诉求、美国的霸权野心、伊朗的生存需求,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猫贪余温

猫贪余温

关注我,关注娱乐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