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两个十几岁的男孩重见光明,他们的世界再次被色彩填满,也就在几乎同一时间,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永远失去了父亲这个最坚实的依靠。 一边是希望,一边是绝望,两个截然相反的结局,却都指向了同一个人,一位英年早逝的武警战士。 他到底是谁?他的人生又经历过什么,才会如此深刻地交织着悲痛与伟大? 他叫徐园,那年他29岁,已经是军营里一名摸爬滚打了12年的武警三级士官,这些年里,他身上挂满了荣誉,光是奖章证书加起来近20份。 不过,当时的徐园正盼着回家,他计划年底就退伍,心里一边舍不得部队的战友,一边更盼着能多陪陪妻子和年幼的女儿。 说来心酸,女儿出生时,他没能守在产房外,很多最珍贵的瞬间,他一个也没赶上。 就连妻女偶尔来部队探亲,他也忙得只能把母女俩“扔”在招待所,这份对家人的亏欠,像块石头一样压在他心里。 他早就盘算好了,退伍之后,一定要把这些年欠下的陪伴,一点一点全都补回来。 谁知,命运却在这时拐了一个冷酷的弯,2014年3月,离退伍只剩下最后三个月,徐园的胃部开始阵阵剧痛。 他去医院检查,一份诊断书犹如晴天霹雳,胃癌晚期,医生告诉他,即使治疗,也无法治好。 听到这句话时,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让他撑不住的不是病痛,而是对妻女那份沉甸甸的愧疚。 病魔无情,很快就把这个160斤的壮汉折磨得只剩下90斤,瘦到脱相。 可即使身体被快速掏空,徐园心里的那份军人信念,却依然在燃烧,他清楚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在自己死后,将自己可用的器官眼角膜捐出去。 他想用这种方式,为这个社会留下最后一点光,家人虽然心如刀割,但还是理解并支持了他这个最后的愿望,因为这就是徐园,一个军人信仰的延续。 确诊后的三个月,是徐园一家三口难得的团聚时光,也是他们结婚五年来,相守最长的一段时间。 生命走向终点时,他让妻子为自己换上了那身引以为傲的军装,即使鼻子里还插着氧气管,他依然站得笔挺,和妻子拍下了此生最后一张合照。 几天后,徐园在妻女的陪伴下,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成了安徽省第一位捐献角膜的现役军人。 徐园的生命定格在了29岁,但他捐出的眼角膜,成功让两个十几岁的男孩摆脱了黑暗,重新看到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一个人的离去,换来了两个人的光明,很多人会因此联想到雷锋。事实也的确如此,像雷锋那样无私奉献的人,其实从来没有走远,徐园就是其中一个。 他们可以在任何岗位,任何年纪,默默地发光发热,让这个社会不至于那么冰冷。 那身军装之下,包裹着他对国家的无限忠诚,但也埋藏着他对家人的深深亏欠。 他用12年的青春守护了大家,却错过了女儿的整个童年,这两种情感,哪一个更重? 或许,他用最后的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生命无法再守护小家时,他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去照亮更广阔的人间。
2014年,两个十几岁的男孩重见光明,他们的世界再次被色彩填满,也就在几乎同一时
月下影婆娑
2025-07-02 04:28:49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