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划红线遭美国无视,关税谈判惨败暴露大国博弈短板 印度政府在当地时间6月30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7-02 16:29:31

印度划红线遭美国无视,关税谈判惨败暴露大国博弈短板 印度政府在当地时间6月30日与美国进行的关税谈判中遭遇挫败。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在谈判中提出农业和乳制品为“重要红线”,强调不会削弱本国农业或农民地位。 然而美国方面并未理会,继续坚持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包括允许转基因作物进口和放宽乳制品准入条件。 这场谈判的核心矛盾集中在市场准入上,美国要求印度扩大对美农产品、汽车、药品等领域的开放,特别是希望印度取消对转基因作物的限制和乳制品进口的严格规定。 印度则寻求美国取消对钢铁、铝制品等加征的关税,并在纺织、皮革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获得低关税待遇。 双方分歧导致谈判陷入僵局,美国甚至在7月1日宣布对部分印度商品加征26%的关税, 印度的“红线”策略未能奏效。印度政府多次强调农业和乳制品的敏感性,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并未做出实质性让步。 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在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其提出的条件与美国要求存在显著差距,印度仅提议将60%对美关税降至零,而美国要求全面零关税。 这种落差反映出印度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有限, 此次谈判失败与印度此前的外交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5月,印度曾因印巴冲突未获得俄罗斯支持而威胁退出金砖国家组织,试图通过“退群”施压俄罗斯选边站队,但俄罗斯并未妥协,反而坚持中立立场,最终印度不得不继续参与金砖合作。 这种“威胁退出”的策略在关税谈判中再次失效,凸显印度在国际博弈中的局限性, 印度国内对谈判结果反应强烈。 印度教民族主义经济组织“司瓦德希觉醒运动”批评政府无法满足美国要求,认为与美达成协议将损害印度利益。 一些媒体则指出,印度此前高估了自身在供应链替代中国中的作用,试图通过让步换取美国关税优惠,但中美在5月达成关税协议后,印度的努力付诸东流。 这种挫败感进一步加剧了印度“大国梦”的破碎感, 印度政府在谈判中的立场存在矛盾,印度希望通过开放部分市场吸引美国投资;国内产业界担心过度开放会冲击本土企业。 这种矛盾导致印度在谈判中难以形成统一策略,最终被美国主导议程,有观察人士认为,印度需要重新评估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而非依赖“威胁退出”或单方面让步的策略。 印度尚未公布具体的反制措施,不过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印度可能对美国农产品和化工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以回应美国的钢铝关税。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反制的实际效果有限,因为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已多次绕过国际贸易规则。

0 阅读:218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