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跑纽北,跑24小时耐力测试,有人出来阴阳怪气了,说没意义,用不上,这种就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在享受着技术突破带来的福利,却又在说风凉话。
举个例子,基本上所有正规的车企在汽车发布之前都会去漠河黑河冬测,去吐鲁番夏测,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漠河一次,特别是-40度以上的严寒,那为啥还要去做这些测试呢?因为为了挑战汽车的极限,如果在极限环境都能正常使用,保证安全,那么在日常环境就肯定没问题。我就去过吐鲁番,48度,如果你的车扛不住高温,超过45度就自燃了,是不是很危险?漠河我也去过,如果你的车低于-30度就打不着火了,或者空调不制暖了,是不是就很难受?所以这些测试都是有意义的。只有往极限条件不断突破,才能保证更大的使用范围,给车和人更多安全的保障。
性能也是如此,极速测试和耐力测试都通过严苛的考验,日常速度就会更安全,因为极限高,向下兼容能力更强。极速能开240的车开120就和玩一下,极速只有120的车开120可能都要出问题的。因为不能一直极速120,负荷太大。比如你买一个A0级别的小车,上高速开150,可能就会飘的不行,安全性能就是不如更贵的车。
其实不止汽车行业,各行各业都会挑战极限,手机行业也会去严寒地区冬测,避免手机遇到温度低就冻关机,早些年的iPhone去哈尔滨看冰雪大世界都是冻关机的,那个时候技术就是不行,现在不会了。还有折叠屏做折叠测试,从一开始20万次到50万次到100万次,都是在挑战极限,突破极限,其实日常用很难折叠到那个次数。
人类之所以会不断的进步,就是因为会思考,会进步,不断挑战记录,突破记录,才有现在的繁荣,如果啥事都是够用就好,那么就不会进步,作为老百姓可以知足常乐,够用就好,但是作为科技企业必须不断探索和突破,才能引领行业,才能持续领先。技术创新塑造中国汽车工业硬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