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前阵子刚从中国买了一堆军事装备,可没过多久就对中国出口的钢坯搞起了反倾销调查,还加了24.02%的关税。很多人认为巴基斯坦翻脸比翻书还快,觉得“巴铁”不铁,巴基斯坦不值得帮助。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钢坯运到巴基斯坦的到岸价大概 450 美元一吨,而巴基斯坦本地生产的钢坯成本却要 580 美元一吨,每吨价差 130 美元,折合人民币 930 元。 这价差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中国钢坯一上岸就自带 “八折优惠券”,要是放任这种价差不管,巴基斯坦本地钢企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被中国产品蚕食。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中国钢坯这么便宜,巴基斯坦为啥不直接进口,反而要自己生产呢?这就得说说产业保护的深层逻辑了。 钢铁产业是工业的骨骼,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巴基斯坦要是连钢坯都依赖进口,一旦国际市场出点风吹草动,整个基建、制造业都得跟着抖三抖。 所以,巴基斯坦这次搞反倾销调查,本质上是在给自己的钢铁产业打预防针,防止被低价进口产品冲垮。 不过,也有人觉得巴基斯坦这是过河拆桥,刚买了中国的军事装备就翻脸,但稍微懂点国际贸易规则的人都知道,反倾销调查是WTO允许的合法手段,目的是维护公平竞争,巴基斯坦的做法其实是在遵循国际规则,而不是针对中国。 而且,巴基斯坦的这波操作,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了中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想想看如果中国钢坯没有竞争力,巴基斯坦的钢企根本不会紧张,更不会花精力去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钢坯能让巴基斯坦钢企如临大敌,不正说明“中国制造”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吗? 当然,保护主义措施只能解一时之困,不能救一世之急,巴基斯坦的钢企要想真正站起来”还得靠自身实力,如果巴基斯坦钢企一味依赖关税保护,不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就算暂时挡住了中国钢坯,也挡不住其他国家的竞争。 总的来说,巴基斯坦对中国钢坯发起反倾销调查,是一场经济理性与政治情感的碰撞,在国际贸易的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巴关系就会因此降温,相反这种摩擦恰恰说明两国经济合作已经深入到产业层面,双方需要在规则框架下寻找新的平衡点。
【越南跟美国签了,中国出口面临风险,不到24小时局势反转】被羞辱过一次的越南
【23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