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三多一少,不代表不会得糖尿病。门诊总能遇到这样的患者,“博士,我之前从来没查

向薇谈养 2025-07-04 10:32:28

没有三多一少,不代表不会得糖尿病。门诊总能遇到这样的患者,“博士,我之前从来没查过血糖,去体检或者偶然抽血才发现自己血糖高。平时也没有多饮、多食、多尿这些症状,怎么就血糖高了呢?” 这样的情况真的太常见了!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没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这些典型症状,就和糖尿病“绝缘”,大错特错! 我干了这么多年门诊,保守估计,大约50%的糖尿病患者都没有典型症状,可血糖却早已悄无声息地升高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怎么从身体细节发现高血糖的蛛丝马迹。 先从最直观的“糖斑”说起。有些患者一开始还以为这是普通的皮肤病,实际上这是糖尿病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的表现。这些小腿前侧深浅不一的棕褐色斑块,不疼不痒,顽固地“赖”在皮肤上,怎么都消不下去。 有个糖尿病患者说,他以前就知道血糖偏高,但一直没当回事。今年突然发现小腿“一夜之间”出现了许多斑块,这下才开始紧张,赶紧就医吃药调理。这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从中医角度来说,这叫“久病入络,瘀血阻滞”。长期高血糖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变差,瘀血在皮肤络脉中阻滞,使得局部气血无法滋养肌肤,代谢废物不断堆积,最终就表现为皮肤上的色素沉着、斑块,摸起来还会感觉粗糙、暗黑。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舌有瘀点,舌下络脉粗紫等症状。 除了糖斑之外,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瘙痒。很多人表面看起来身体硬朗,却总感觉小腿皮肤像有无数小蚂蚁在爬,越挠越痒,怎么都止不住。 当各种检查都查不出问题时,很可能就是高血糖在作祟。从中医理论来讲,糖尿病患者多为阴虚燥热体质,血糖长期偏高会导致阴液亏虚,血虚生风,这些风邪跑到皮肤表面,就会引发瘙痒,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口干舌燥等症状。 除了皮肤问题,下肢发凉也是常见信号。虽然四肢发凉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糖尿病的人血液循环通常不太好。 经常有人跟我说,明明天气不冷,双脚却像泡在冰水里,怎么捂都不热。这是因为高血糖影响了血液循环,导致下肢供血不足。这类人往往脉细软,畏风怕冷。 还有麻木刺痛,如果排除了腰椎间盘突出等筋骨肌肉疾病,走路时感觉双脚像踩在棉花上,或者出现针刺、火烧般的疼痛,这其实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典型症状。 这些症状的治疗,中医有着独特优势。“糖斑”属瘀血阻滞,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的治疗思路。常用的药材包括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等,这些药材帮助疏通堵塞的血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代谢。 门诊有个74岁的老太太,从今年4月份开始看诊,来的时候空腹血糖基本在10以上,口干、疲劳、乏力、失眠、多汗,诸多不适,这便是血糖高、津液不足,属于气阴不足证,同时她还有瘀血的舌象表现。 我用了北沙参、五味子等养阴,黄芪、太子参补气,丹参、鬼箭羽等活血,反复调方两个多月,前两天过来复诊,告诉我说血糖已经基本平稳,诸多症状也基本缓解,舌象从一开始颜色很深的暗红色变成淡红,西药基本全停。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要记住:没有“三多一少”症状,不代表不会得糖尿病!平时多留意身体的变化,如果发现有糖斑、皮肤瘙痒、下肢发凉、麻木刺痛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检查血糖,尽早调理!

0 阅读:187

评论列表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2
2025-07-04 13:34

中医好历害的沒。 大枣有效且大枣能吃到饱。为什么当药用几个 这不就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医者父母心不更证明中医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而这不夠证明中医变态,是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不对。还是效果越大病好的越快不对。还是中医不是医者父母心啦。还是大枣不能治病。所以不能做参考意义 还是大枣沒有病可以吃到饱沒有毒。病人吃反而有毒啦。中医变态们光叫有用吗。能阻止宣传中医变态的越来越少吗。眼瞎吗,后面有证明中医为什么是变态,现在是中医如果能治病证明中医是变态

向薇谈养

向薇谈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