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军官陈济棠看上了戏子莫秀英,得知她身上有两处特别,认为她旺夫益子,赶

如梦菲记 2025-07-04 11:22:36

1919年,军官陈济棠看上了戏子莫秀英,得知她身上有两处特别,认为她旺夫益子,赶紧向她求亲,不料,莫秀英竟告诉陈济棠,她正是因为4年不育才被夫家休出门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19年夏天,陈济棠驻军阳江,在一次例行公事结束后,他与几名军官前往儒洞圩的戏台观看一场粤剧演出,那天的戏台上,一位女子穿着绣花戏服,唱腔婉转,举手投足之间颇具风韵。   陈济棠的目光落在她身上,一时移不开,他注意到这位女子脚底和喉间各有一颗痣,这在相术中被认为是“旺夫益子”的象征,她的气质沉静、眼神坚定,并非一般戏子所能具备。   他打听得知女子名叫莫秀英,原名莫秀芳,广东高州人,自幼父母早逝,由外祖母抚养长大,十四岁那年,被嫁入一户有钱人家为妻。   婚后生活并不顺利,丈夫冷淡,婆婆苛刻,四年未孕成为她在那个时代无法摆脱的指责。   终于在第四年,她被夫家以“无后”为由休出门,连娘家也不愿接纳她,无处可去的她,只能投身戏班,靠卖艺谋生,凭借出色的嗓音和勤恳的性子,她在班中逐渐站稳脚跟。   陈济棠听完这些情况后并未退缩,他托人送去一块玉佩作为信物,表示了自己的心意,不久之后,在广州,他为莫秀英置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正式成婚。   婚后不久,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是个男孩,随后十几年间,莫秀英陆续生育,共得七子四女,这件事在亲朋中流传甚广,许多人回想起她当年被休的原因,不再讥笑,反而感到敬佩。   她没有被过去打倒,而是在婚后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陈济棠的军职不断提升,她在背后承担起照顾家庭和协助政务的责任,她识字,有一定文化,能够协助处理军中后勤和接待事务。   有时丈夫外出视察或议事,她便独自应对宾客,安排得体,从不出差错,她不轻言多语,但做事周到,渐渐获得身边人尊重。   她并未因生活安稳而忘记过往艰难,在高州老家,她出资修建医院,并免除贫苦百姓的诊费和药费,医院初建时,她将家中的医生和护士派去支援,还从分界城市场租金中划出一部分用于医院日常运营。   她还在海南修建了一个码头,为当地百姓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她做事低调,不喜张扬,这些善举多由地方百姓口耳相传。   1936年,两广事变爆发后,陈济棠被迫辞去职务,一家人迁往香港避祸,期间生活困难,有人劝他出任伪职以换取稳定生活,被莫秀英坚决否决。   她宁可节衣缩食,也不愿让丈夫参与违背良知的事情,日军侵占香港后,他们再次迁往重庆避战火,在重庆,她继续帮助流亡百姓,暗中捐款,还组织妇人缝制棉衣寄往前线。   多年辗转使她健康逐渐恶化,特别是战时生活的压力和频繁迁徙,加重了她的病情,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们回到广州定居。   但这时的莫秀英已经病入膏肓,身体极度虚弱,1947年,她病逝于广州,终年四十七岁,消息传出,亲友和百姓皆为之哀痛。   陈济棠为她亲自撰写悼词,并安排将她安葬在湛江湖光岩一带,她生前多次表示愿长眠于此,能听见风声与水声,也算平静,自此之后,陈济棠再未续弦,直至1954年去世,常年以祭奠之礼纪念妻子。   莫秀英的一生没有鲜花与掌声开始,她曾是一个被夫家抛弃的女子,也曾是无依无靠的艺人,但她在逆境中自立,不怨不怒,最终成为十一子之母,慈善之妇,社会公认的“广东之母”。   她所留下的,不是显赫的家世,也不是惊天的事迹,而是一个女子如何在残酷现实中自强不息,默默行善,安身立命,终得敬重,她的名字没有载入史册,但被许多人铭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陈济棠

0 阅读:147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