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的成功,纯粹是无心插柳的神来之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它真正的核儿,并不在足球身上,足球只是一个载体而已,是各种巧合的完美结体,从文旅到江苏各地人的自嘲,以及梗文化的兴起,恰好的碰到了足球,缺一不可。
看到“苏超”火了,很多人说,它完全可以取代中超,以及其它中字头联赛,用“苏超”模式倒逼,重新激发足球的活力和魅力,进而走向足球强国之路。这种观点,属实有点乐观了。
要想让足球好起来,首先心要用在足球上。但现在的“苏超”,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因球而爱,只是跟着足球狂欢而已,足球是娱乐的载体,没有人关注球技,也没人关注战术,大家等着比赛结果,更多是为了造新梗。缺乏专业和专注,最终的结果还是一地鸡毛。这样说,并非否定“苏超”的成功,只是从足球的长远发展来看,我们需要更专业的联赛。
“苏超”到底能火多久?谁也不知道。但几乎可以肯定,盛极之后,必然会走向热情的衰退,就像贵州的村NB和村超一样。当然,因为“苏超”的体量更大,参与的范围更广,关注的人也更多,它不会像村超一样快速降温。
“苏超”火了,资本也开始拥抱了,各路人马都在看着这个香饽饽。当纯洁的“苏超”开始接触各种利益的时候,也是滋生危机的时刻,谁也难说,未来的“苏超”最终会不会成为我们讨厌的样子。
经历过甲A辉煌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当年的甲A联赛,多么富有激情和魅力,在没有直播的年代,球迷们都抢着听广播看报纸,各个球队的当家球星如数家珍,那些“范大将军”“快刀游侠”“生子当如小姚夏”“马儿”“辽小虎”等如雷灌耳。
但当利益来临之后,一切慢慢起了变化。
当实力反映在球场时跑了偏,那必然是赛场背后出了问题。
用什么形式搞联赛,并不是最重要,更不是最关键。
坏坏
逼了半天逼出了什么?女足和男性比赛是拉体能,找差距,因为没有什么俱乐部有时间陪练!这能有什么?我对元芳有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