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香港,贺龙之子贺鹏飞,看四下没人,闪身冲进一间商人办公室,凑到那人耳边,压低声音说:“我看上了一件大家伙,得你掏钱帮忙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8年的香港,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散尽,一座写字楼里,贺鹏飞悄然推开了一道门,他谨慎地扫了一眼四周,确认没人注意,旋即闪身而入。 门一关,他凑到一位商人耳边,语气沉重地说出一个请求,这不是一笔普通的生意,而是一场注定载入历史的暗战的起点,他口中的“大家伙”,是前苏联尚未完工的航空母舰,瓦良格号。 那时的中国海军尚处在起步阶段,航母对于大多数军人来说仍停留在书本和外媒影像中,国家虽已将海军现代化列入发展议程,但要跨出这关键一步,谈何容易。 瓦良格号的出现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这艘航母原本属于苏联海军,苏联解体后归属乌克兰,但乌克兰无力完工,保养成本极高,只能设法尽快变卖。 中国政府在对待此事上极为谨慎,美国早已关注瓦良格号的动向,试图阻止其流入可能“改变地区军力平衡”的国家,乌克兰方面在国际压力下,也不敢轻易出手。 一旦中国官方出面,势必引来一连串外交阻力,而国内财政亦捉襟见肘,军费在全国预算中仍处末端,谈航母显得过于超前,正因如此,贺鹏飞选择了另一条路,他找来一位香港商人,希望通过民间的方式实现这桩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交易。 这位商人叫徐增平,原为军人,退伍后在香港创业成功,他了解航母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意义,也明白此事的敏感程度。 他成立了一家澳门公司,名义上声称购买瓦良格号是为了改造为海上赌场,用以规避外界审查,乌克兰方面在听闻“民用目的”后放松了警惕,最终以2000万美元成交,包括部分图纸资料在内。 这场买卖表面看似顺利,实则暗流涌动,交易达成后,瓦良格号依然留在乌克兰港口,运输问题接踵而至,航母吨位巨大,普通拖船无法胜任,且航线需穿越多国水域。 尤其是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是唯一出入黑海的通道,土方以“安全隐患”为由,迟迟不肯放行,加之高昂的港口费用、拖航成本、船员开支,整个计划几乎陷入停滞。 就在这关键时刻,另一位关键人物登场,当时任华夏证券董事长的邵淳得知情况后,决定提供资金援助,他调集公司资源,先后投入数千万美元,以缓解燃眉之急。 这笔资金确保了航母的维护和航运计划继续推进,徐增平也因此得以续命项目,但很快问题再次暴露,他私自挪用部分资金购置香港地产,引发合作者严重不满,信任危机爆发,资金链一度断裂。 邵淳不得不暂停支持,同时寻找替代投资人,几番交涉后,项目再度恢复,2001年,经过复杂的外交磋商和第三国政府的斡旋,土耳其终于同意瓦良格号通过海峡。 航母在海上辗转近两年,穿越黑海、地中海、绕非洲南端后北上,历经万里,终于在2002年3月抵达中国大连港。 抵港只是新的起点,瓦良格号作为未完工的舰体,仅具空壳之形,内部系统几近报废,中国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开始对其展开全面测绘、分析、设计改造。 这是一场没有现成图纸可照搬的技术攀登,既要确保安全,又要融入本国造舰经验,过程几乎从零起步,工程持续多年,直到2012年,这艘航母以“辽宁舰”之名正式服役,标志着中国航母时代的开启。 而为此事付出巨大努力的三位关键人物却鲜少被世人记住,贺鹏飞于2001年因病逝世,未能见证辽宁舰下水。 徐增平公司最终破产,多年默默无闻,邵淳因资金调拨问题长期遭调查,直至2018年才正式平反,获“航母突出贡献”荣誉及补发的报酬,他的名字,才重新被写进这段海军史里。 辽宁舰的出现,使中国海军真正具备远洋作战能力,改变了东亚海权格局,而这背后,不只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跃迁,更是一群普通人肩负使命,在无名的黑夜中拼尽全力推动巨轮前行的故事。 从那句几乎无人知晓的低语开始,几经曲折,终成壮举,这一段历史没有喧嚣,却深刻记录下国家崛起前最隐秘的一步。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荔枝新闻《田柳观察|首发福利高清大图:揭秘辽宁舰的前世今生》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1评论】【23点赞】